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科技改变生活 走近江西科技奖励大会部分获奖项目

时间:2019-10-15

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齐美煜)10月8日,一年一度的江西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2018年度获奖项目,凝结着无数赣鄱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彰显了江西智慧。这些项目和我们的生活有何关联?又将如何助推江西创新型省份建设?记者走近部分获奖项目,一探究竟。

引领食疗健康产品制造新潮流

谢明勇团队成员正在做活性多糖的结构测定

胃病是我国的常见多发病。胃肠道功能障碍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有副作用且易产生耐药性。如何利用食物预防和缓解胃肠道功能障碍并制造出相关健康产品,是该领域亟须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对此,南昌大学谢明勇教授团队给出的答案是: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传统食疗配方与现代食品工艺相结合!

确定“食药同源”食材选择的依据、构建食材中功效成分鉴定和改善胃肠道功能评价体系、创制“养胃”系列健康产品……谢明勇团队完成的“改善胃肠道功能系列健康产品研发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成果应用已有8年,产生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引领了食疗健康产品制造新潮流。该项目获2018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谢明勇团队与江西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学研合作紧密,解决了企业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比如,针对“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难题,谢明勇团队自主研发了胃肠道模拟消化酵解系列装置,构建了食材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体外评价体系,实现从口腔到胃部、小肠、大肠的人体胃肠道消化酵解全过程模拟。“别小看这个系列装置,它可以在临床试验前,实现胃肠道功能评价的前期精细研究。此外,他们研发的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新技术,为我们企业‘养胃’系列健康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江西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尧梅香说。

古老中药炮制技术焕生机

杨明教授(右二)带领团队成员开展炮制原理基础研究

如果说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那么中药炮制技术就是这个宝库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经过烘、炮、炒、洗、泡、漂、蒸、煮等流程,植物、动物骨骼、矿石等各类原材料变为疗效可靠的药物。然而,传统炮制技术大量散藏于古代文献,长期以来传承与创新、研究与应用脱节,特色技术濒临失传。

由江西中医药大学杨明教授领衔完成的“六种中药特色炮制技术的传承创新与转化应用”项目,以“水飞、炮、干馏、药汁制、发酵、”六种特色炮制技术为切入点,系统构建了“理论-原理-工艺-技术-标准-装备”六位一体的研究模式,实现中药炮制理论传承、诠释和创新,破解了特色炮制技术产业化应用的系列难题,创立了中药饮片高效、稳定、可控的工业化集成体系,极大促进了传统特色炮制技术的现代化进程。该成果获2018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附子,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目前,对附子的炮制大多是蒸煮,毒性仍较大。”让杨明教授骄傲的是,团队攻克了附子炮法技术与装备研究难题。在传承创新濒临失传的附子传统炮法基础上,首创微波炮附子关键技术和装备,通过化学、药理与毒效关系研究,证明微波炮附子毒性最小,具有特殊免疫促进与抗心肌缺血功能,并将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

防控红壤坡地水土流失

杨洁(右一)在野外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果调查

红壤坡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土壤资源,也是林果粮重要的生产基地。但农事活动造成了严重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不仅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针对红壤坡地农事活动中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杨洁教授团队历时10多年,攻关完成的“农事活动影响下红壤坡地水土流失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2018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该项目取得不少创新性突破,如提出坡面植物工程、地表生物覆盖、坡面改造、氮磷阻控、养库扩容和坡地末端生态净化等6类关键技术,构建“一控二保”(保水、保土、控污)保护性治理模式。这不仅解决了汛耕同期的农林生产和生态保护协同提升的重大难题,还丰富和完善了农事活动影响下的红壤坡地水土流失防控技术体系。截至目前,“一控二保”保护性治理模式通过“集中示范-典型推广-全面辐射”应用推广,建成示范基地9处、面积18.3万亩,培训基层人员2万余人。

“科技当真是改变了生活,美了日子。”说起杨洁团队,来自项目成果推广区的宁都县水保局副局长符广东感慨。宁都是果业大县,不少人种植脐橙。早年,县里用奖补政策鼓励老百姓采取水保措施,但效果甚微。“2008年以来,杨洁团队来县里推广技术,当老百姓看到采取‘一控二保’保护性治理模式的土地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土壤肥力明显提高,治山治水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激发起来,纷纷加入其中。”如今,行走宁都,目之所及,苍翠欲滴,水土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让列车行稳致远

伴随着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人们在享受快速出行便利的同时,也受到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污染困扰。同时,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和服役时间不断增加,在复杂荷载和多变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轨道结构病害陆续显现,直接影响列车安全行驶。如何让列车行稳致远、绿色安全,是华东交通大学雷晓燕教授牵头的项目“轨道结构环境友好与安全服役保障技术”致力解决的问题。

雷晓燕团队成员正在做地铁轮轨力现场测试

历时8年,雷晓燕团队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攻克了轨道结构振动噪声全频段精准高效分析的难题;研发了轨道、桥梁结构,道岔区、交叉地铁、曲线地铁等复杂区段轨道交通减振降噪关键技术及系列装备;研发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聚合物注浆抬升纠偏同步整治技术及轨道结构安全服役保障系列装备。

“南昌地铁1、2号线纵横穿越中心城区,沿线文物建筑和居民区密集,我们从中筛选了若干敏感建筑物进行环境振动精确预测与评价,系统分析了线路下穿和旁穿、泥岩和砂层地质、多层砖混和高层框架结构、独立基础和桩基础等对敏感建筑物环境振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创新性研发了区间和车站,直线和曲线,下穿、侧穿和立体交叉等典型复杂工况的减振措施。”雷晓燕介绍,项目成果在广州、深圳、南昌等地40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以及京沪、沪宁等10余个高速铁路重点工程中推广应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74亿元,间接经济效益62.74亿元。因此,该项目获2018年度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稀土深加工上做文章

卢全国团队成员正在做磁致伸缩微位移平台性能测试

“江西拥有丰富的离子型稀土资源,特别是铽、镝等独具特色的优良稀土元素,赣州已探明资源量居全球第一。我们将各类稀土产品进行对比发现,高性能稀土磁致伸缩装置的市场价格远远高于稀土元素铽、镝,有的甚至是近百倍。发展高性能稀土磁致伸缩装置,既有市场的巨大需求,也是国家稀土产业战略的需要,可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问及2018年度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高性能稀土磁致伸缩装置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的立项背景,项目负责人、南昌工程学院教授卢全国介绍说。

然而,发展高性能稀土磁致伸缩装置并产业化,须突破制约该装置应用的磁滞非线性、精密控制、磁化率调控三个关键技术瓶颈。咬定目标不放松,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南昌工程学院精密驱动与控制创新团队历时9年,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关键技术突破,解决了磁化率精准调控难题,发明了多种应用器件,已成功应用于精密加工、发电机设计、振动时效等领域,对拓宽江西省稀土材料应用领域、推动稀土产业升级产生了积极作用。

“目前铽、镝受外部市场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很大。我省只有加快构建‘稀土元素铽和镝分离―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制备―精密驱动器’完整产业链,拥有铽、镝的终端器件生产线,才能提升定价话语权。”获奖后的卢全国并没有沉浸在喜悦中,而是在思考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我们将进一步拓宽项目成果的应用领域,并向上下游产业延伸,优化稀土磁致伸缩合金制备工艺,为江西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上一篇:抚州市正式公布!“非遗”名录新添25项!
  • 下一篇:江西深度贫困村计划今年全部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