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 雍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兴,经济兴。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是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普惠金融面向大众,惠及百姓,在保障民生、助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江西要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必须使金融服务更加普及、更加快捷、更加便利,推进解决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当前,江西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到了动能转换、蓄势跨越的关键阶段,此时金融的力量至关重要。我省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总体情况如何?
江西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赛辉介绍说,就江西而言,普惠金融发展成效初显,有了一个好的起步和基础。所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均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法人农商行和村镇银行达162家,基本实现“一县两行”。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基础金融服务在全省1.6万余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共建成普惠金融服务站3523个,其中贫困村覆盖率达93.20%。
江西金融机构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中,有哪些特色?据业内人士介绍,我省各银行保险机构根据小微、“三农”企业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和缺抵押、缺信用的弱点,积极创新普惠金融专属产品和服务。如推出“惠农e贷”产品,实现精准扶贫贷款全面线上发放。推出“微企贷”“掌上微贷”等线上小微企业专属产品,受到小微企业的广泛好评。
目前我省普惠金融环境持续优化。为提高人民群众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便捷性和满意度,政府部门、银行保险业机构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如开展不动产“登记+交易”一体化改革,实现“一窗办理”“只跑一次”,启动蚂蚁金服农村普惠金融试点,积极探索推进县域普惠金融改革。
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中,江西有什么创新举措?
江西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江西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中有多个方面的创新。
以产品创新适应普惠金融。一是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大力搭建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核心企业信贷支持的同时,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提供订单融资、仓单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金融服务。二是积极拓展抵质押贷款业务。持续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支持开展动产、知识产权、仓单、应收账款、特许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三是积极开展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业务。研究开发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农”的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产品,推动“一次授信、一次保证、随借随还、循环使用、适时调整”的信贷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着力丰富普惠性保险产品。发展信用保证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探索推进“脱贫后返贫责任保险”“防贫保险”“深贫保险”等民生扶贫保险,以及贫困人口重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着力满足多样化、多层次保险需求。
以管理创新推进普惠金融。一是持续推进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目前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刚刚起步,作用发挥还不够,要紧紧围绕增加普惠金融供给这个目标,加强资源配置,大力推进经营模式、管理方式、产品体系创新,更好发挥普惠金融事业部的作用。二是大力发展专业支行。适应科学技术与新业态不断发展的形势,创新信贷服务方式,设立为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服务的专业支行,努力提升信贷服务水平。三是积极推广“信贷工厂”模式。依据普惠金融的特点,在产品标准化的前提下,调整信贷作业流程,实行贷款集中审批制度,节约人力资源,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以科技创新赋能普惠金融。立足破解普惠金融信息不对称难题,支持与推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收集与整合市场监管、税务、社保、海关、就业、环保、运输、能源、卫生、司法、金融等方面的信息,建立大数据中心,为银行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等普惠性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提供信息支撑。
以监管创新支持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深入推进和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市场力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离不开监管政策的大力支持。例如,适当放宽不良贷款容忍度,尽快健全授信尽职免责监管制度,完善受托支付监管政策,提高贷款享受风险资本优惠权重的单户额度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