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 颖
“营改增对江西服务业转型升级影响及对策研究”“供给侧改革下江西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的再审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背景下的江西通航产业发展研究”……这一份份来自《江财智库专报》的咨询报告,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不务虚学、经世致用。高校在社会发展中承接了更多“思考使命”,高校智库“咨政”“启民”“育才”作用不断凸显。江西财经大学通过协调推进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改革,逐步摸索出一条地方高校建设新型智库的途径。
“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省委、省政府的奋斗目标,更是每一个江西老表的热切愿望。该校紧跟形势,成立了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对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监测、预警、政策模拟、基础理论研究等。该中心连续两年发布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监测报告和研究报告,开发的中国省级地区和省会城市小康社会建设发展监测平台已上线。
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只是该校搭建的智库研究平台之一。该校根据自身的学科优势,把原有科研平台进行整合,注重团队多学科交叉,已建设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江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研究中心等7个专项智库研究机构。
在研究课题的选择上,该校牢牢抓住本土化的特点,紧密联系我省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确定智库的研究内容。同时,加强与省委政研室、发改委、财政厅、工信委等部门的联系,有的还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这样不仅可取得很多一手权威研究资料,还能更准确地了解政府部门的需求,更好地把握智库研究方向。
人才是智库研究的第一资源。既让教师在自身学科领域中耕耘,又愿为智库平台献智,需要评价机制、人事制度改革。“大学不缺人才和资源,关键是如何把部分学术研究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甚至以后者的需求去引领研究和学科成长。这要解决学术研究与智库成果两个评价体系间灵活转化的问题。”该校科研处处长匡小平说。
为此,该校建立起有利于激励智库研究人员工作的职称评聘方式,在原有的研究员序列基础上为智库队伍开辟新的研究员序列,将产生重要影响的服务社会和政府决策的研究成果纳入职称晋升的评选标准,把决策类成果采用情况作为学校进行科研项目立项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被政府采纳的咨政类建议、专报稿件、呈报稿件等,视为社科成果转化与应用,列入职业业绩,算科研分,对于智库研究成果给予最高10万元的奖励。
激励政策的引导,带来的是智库研究的遍地开花。该校环境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教授的智库报告多次获中央、省部级领导批示肯定。她的经验是“搞智库研究不仅要‘接天线’,还要‘接地气’。”所谓“接天线”,就是瞄准国家与江西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研究的选题一定要走在政府决策前,“接地气”则是给出的对策要具体可操作。
智库影响力取决于其“思想产品”,即研究成果的质量。《江财智库专报》成为该校智库研究的品牌。该校成立智库理事会,把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优秀智库研究成果刊登在《江财智库专报》上,统一对外报送。从去年9月开始,共推出23期《江财智库专报》,获得省领导批示23批次,其中很多文章变成政府的文件,对策变为政府的政策。
有机构、有课题、有人才、有品牌,一个立足现实、关注未来的新型高校智库正在茁壮成长,它将带来更多的“思想产品”,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