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二问:项目引擎,动力如何更澎湃

时间:2019-10-24

全省工业强省推进会企业品牌展示台。本报记者 海 波摄

本报记者 郑荣林

项目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迅速投产……放眼赣鄱大地,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处处呈现出一派撸起袖子加油干、奋楫拼搏勇争先的喜人景象。

当前江西正处于动能转换、蓄势跨越的关键阶段,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抓住了机遇,就将率先起跑、领跑,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而项目建设是撬动江西经济发展的“总开关”,是牵动江西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春潮涌动,千帆竞发。省委、省政府把今年确定为“大干项目年”,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力加速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掀起扩大有效投资的热潮,为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如何让大项目、好项目上演“速度与激情”?怎样真正使项目从“规划图”变成“实景图”?记者赴多个设区市进行了蹲点采访。

为什么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必须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推进“大干项目年”

短短数年时间,一座产业新城在南昌东郊、瑶湖之畔崛起――位于南昌高新区的航空城,一个个航空产业项目的加快落地、建设、投产,为江西“航空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南昌航空城的核心区,总投资达18亿元的南昌航空科创城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今年7月,随着最后一栋厂房主体结构封顶,项目经理姜磊才松了一口气。“这是南昌航空产业筑巢引凤的重要平台,已经有10多家企业在排队等着入驻。”姜磊说,去年8月开工以来,建设单位加班加点赶进度,目前厂房、办公楼都在进行外立面玻璃幕墙施工,年底前可以交付给企业。

项目是南昌“东方西雅图”之梦加速实现的基石。南昌高新区招商局副局长周小平说,聚焦招大引强培育产业后劲,南昌航空城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加速凸显,目前落户项目40余个,已有洪都集团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项目等24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另有30多个重点项目正在洽谈对接,一座集整机研发与制造、通用航空运营与服务、航空器交易与维修、航空人才培训于一体的航空产业新城已初具规模。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项目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崛起的支撑,也是引领区域经济提速的发动机。

发展不足仍然是江西的主要矛盾,欠发达仍然是江西的基本省情,相对落后仍然是江西的最大现实。尤其在当下,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定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要紧紧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

“项目是抓手、项目是载体、项目是后劲,项目是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和平说,项目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做大总量、产业升级、民生改善,都需要以项目和投资作为支撑。

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的办公室,半边墙壁被3张大型图表覆盖:省大中型项目表、省市县三级推进开工重大项目表、总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表。已开工、未开工和进展情况,分别用红色、黄色和蓝色标注,一目了然。

“绝不能出现项目开工时轰轰烈烈、热火朝天,过后就冷冷清清、脱节断档的局面。”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傅小鹏说,对年度重点推进项目,列出项目清单、时间表、路线图,每月一调度,督促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见效。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GDP同比增长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四位、中部第一位,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这得益于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开花、结果,储备潜能、集聚后劲,挺起江西新一轮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脊梁。

抓什么项目?

聚焦主导产业,招大引强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日前,总投资达20亿元的江西耐乐铜业有限公司高精度铜管扩建项目在鹰潭市余江区正式开工建设。

“根据5G发展趋势,我们的技术研发与华为同步。”公司董事长罗奇梁信心满满:新项目年产6万吨5G商用及制冷高精度铜管,是通信、消费者电子等行业的关键材料,市场前景广阔。两年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5亿元,新增利税5.8亿元。

“抓项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关键在于产业项目,尤其是大项目、好项目。”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镇说,当前江西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要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就必须重视产业项目建设。

对于工业基础薄弱的山区县乐安而言,县域经济由弱转强的突破口在哪里?乐安县副县长杜国辉说,唯有瞄准新产业、引进新项目、聚集新动能,方能赢得发展先机、实现跨越赶超。

“1月份落户,5月份试产,项目进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今年产值预计可达1.5亿元。”在乐安县前坪工业区,专注于智慧健康医疗的高科技企业江西掌护医疗有限公司负责人姜华东说,从项目落地到投产,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足以证明乐安是一块适宜新兴产业茁壮成长的沃土。

乐安县瞄准新能源和物联网产业,短短两年时间,引进了威仕特、云智易联、石贝网络、泓汀科技等一批新动能项目,初步形成了新能源和车联网产业链。

今天的投资不仅事关当下经济增长,也决定着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后劲。

在我省特色“块状经济”体系中,黎川县的陶瓷产业是亮眼的一块:耐热陶瓷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其中瓷煲年产量达3600万件,占据国内市场的三分之二以上。

“中国煲都”靠什么实至名归?答案显而易见――项目。

8月23日,深圳鑫拓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黎川,将建设年产240万件瓷电煲和1200万套电子设备,推动黎川陶瓷产业朝着电气化、智能化、精品化发展。与此同时,在黎川陶瓷产业园内,博尔特酒店用品、晖祥科技、环球陶瓷等一批新建、扩建陶瓷产业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之中。

“聚焦优势抓项目,才能让主导产业更加聚焦、特色更加鲜明。”黎川县陶瓷工业局局长裘文兵说,黎川主攻陶瓷首位产业,以打造百亿元陶瓷产业为目标,强化精准招商、链式招商强链、补链、壮链,实现了陶瓷产业集聚发展。今年计划新增陶瓷及配套企业11家,力争陶瓷产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在今年我省明确的2256个省大中型项目中,产业类占比居首位,项目总数达1126个、总投资7143.5亿元。一批竞争力强、效益好、潜力大的产业项目,被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名单加快推进建设,提升江西产业竞争力。

如何抓项目?

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通项目建设堵点痛点难点

8月22日,记者来到长江之滨的九江市蹲点采访。遇到了九江经开区城西港区管理局项目服务处副处长王翔。

尽管天气炎热,但王翔每天都要开着车在各个工地之间“打卡”。“看到没有工地停工,心里就踏实了。”王翔告诉记者,“我们就是建设项目的‘保姆’,负责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江西弘高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年产90万平方米高多层高精密HDI电路板及500万只PCBA智能终端产品项目,是王翔挂点的7个重大在建产业项目之一,也是九江经开区聚焦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引进的重大项目。

今年5月,弘高项目由于建设进度没有达到预期,被亮了“黄牌”。这是今年九江经开区推进项目建设的新办法――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和问题解决进度,对推进项目责任单位、解决问题责任部门实行“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

“建立了每周一调度机制,召集设计、施工、设备供应等环节的负责人,细化了每一项工序建设节点,倒排工期,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速度。”江西弘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说,6月份,项目由“黄色”预警下调为“蓝色”预警,步入正常进度轨道。

“市场瞬息万变,项目建设慢一拍,就可能贻误商机。”李军说,弘高项目从开工到投产,用时14个月,建设周期比同类项目缩短4至8个月,这都得益于项目所在地相关部门无微不至的服务。

如果把项目比作候鸟,那么环境就是气候,候鸟跟着气候走。换句话讲,没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做保障,项目建设即成无本之木、无米之炊。

今年7月,我省建立省政府领导挂点重大项目制度,对重大项目实行“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全面推行“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工作模式,精准破解重大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进度、早日投产见效。

9月3日,一场为项目解难题的专题协调会在省发改委召开。27个投资2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列出了一份需要省级层面协调解决的突出问题清单。由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设区市就涉及本部门、本单位的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答复,确保相关问题尽快解决、落实到位,推动项目加快实施。

我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着力做好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的“减法”和“加法”,努力解决民间投资“不愿投”“不敢投”“没钱投”“无处投”等问题。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对于一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只是一个开端。要完美释放项目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需要各地各有关部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为重大项目提供“店小二”“保姆式”的全方位服务。为了提升项目建设效率,我省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如上饶经开区对项目审批实行一对一、点对点的“保姆式”服务;赣江新区对所有重大项目实行挂牌督办,采取“红绿灯式”的全程跟踪问效;九江市大力推进行政审批“一次办”“一次不跑”改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正开启江西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奏响跨越式发展的最强音。

【观点声音】

破解项目建设难题

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 张和平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入推进“大干项目年”活动,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为全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必须持之以恒抓好落实。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危与机同生共存,变局中蕴藏着欠发达地区“换道超车、换车超车”的难得机遇。要想抓住机遇,就必须用好项目这个关键抓手、有效载体,着力破解项目建设难题,加快建设一批补短板、提质量、促升级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重大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效,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助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破解难题抓项目,就要谋划“项目包”。要跳出传统惯性思维,把握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部署,顺应产业变革趋势,抓住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把“向上争”“向内挖”“向外引”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瞄准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冷链物流、5G商用、人工智能等新的投资增长点,积极谋划准备一批当前以及“十四五”期间能够推进的重大项目,形成接续不断的项目推进格局。

破解难题抓项目,就要打通“中梗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项目推进中的难题。进一步健全重大基础项目前期工作协调、项目建设用砂石稳定供应等机制,解决好项目建设中前期推进难、用砂难、用地难、征迁难等问题。狠抓投资项目审批提质增效改革落地见效,加快推进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和政府代办制服务创新,努力提升项目推进效率。建立健全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保、金融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形成项目推进合力。

破解难题抓项目,就要拓宽“资金池”。要积极争取国家更多项目资金支持,重点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库信息平台,认真梳理一批符合国家支持方向、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按照规定将部分专项债券资金用作符合条件的项目资本金。建立健全“发改部门筛选项目、银保监部门转交、商业银行自主审贷”的新型政银企对接机制,保障项目资金需求。进一步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加快一批PPP示范项目落地实施。

破解难题抓项目,就要营造“好环境”。要进一步提升重大项目服务水平,深入实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启动设区市营商环境评价。全面打通信息孤岛,实现“赣服通”县级全覆盖,积极拓展“赣服通”为企服务功能。切实落实我省降成本优环境和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稳定的市场预期,让企业敢投资、愿投资。

记者手记

抓牢项目建设“生命线”

抓好项目建设,既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长远之策。

最近,记者随省发改委调研组,对部分设区市重大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总体来看,各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措施有力,强化重大项目调度推进,加强调度服务,一批重大项目开始落地见效。但也应看到,有的地方仍然存在项目落地见效慢、项目含金量不高、项目“虚胖”等问题。

当前,江西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离开项目谈发展只能是空口白话,近年来,我省经济增速持续居全国“第一方阵”,充分印证了“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就是推动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

诚然,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受市场、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客观上制约了项目引进、落地的速度。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要有虎口夺食的勇气,千方百计抓项目招引,克难攻坚抓项目推进,以“等不得,慢不得,耽误不得”的状态,主动服务、管理、谋划好项目,确保项目早落地、早见效。

推进项目落地投产,良好的服务是保障。要聚焦制约项目推进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扫清项目建设障碍,为企业发展和项目推进排忧解难,推动项目顺利落地建设、投产达效。要下大力气改善营商环境,释放更多政策红利,让投资者切实享受到省委、省政府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的红利,进而增强投资信心,带动更多投资项目集聚江西、扎根江西。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只有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花、结果,才能为江西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积蓄强大动能。

  • 上一篇:2019创新医药健康论坛举办
  • 下一篇:“黑科技”走进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