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万仁辉 邹海斌
全国道德模范12人,省级道德模范117人,“中国好人榜”上榜830人,“江西好人”发布1040人……
这是一串更新于10月29日的我省好人统计数据,其背后一组组不断增加的好人名单、一桩桩感人肺腑的凡人善举,勾画出近年来赣鄱大地的温暖群像。
江西好人文化蔚然成风,与这片红土圣地造就的红色文化基因息息相关。近年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不断丰富红色资源内涵,以中央文明办开展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为契机,深入发掘宣介身边好人。
――他们用长年坚守,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在感佩中向上向善。
“因为一句承诺,二十余载坚持守护陈毅旧居。”在去年1月发布的“中国好人榜”上,赣州市大余县池江镇兰溪村彭坑耄耋老人刘士华的事迹如今读来依旧感人。
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再到“支奶奶”,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今年教师节前夕,以她的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在全国院线上映。
――他们用挺身而出,展现最美的江西风景。
“救人啊!”2017年3月16日晚,南昌3位平民英雄许诺、应维雨、杨国华,在车祸现场,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的着火汽车,不顾个人安危勇救3名伤者。事后,许诺说:“救人就是一种本能。”
今年6月,全南县大吉山镇护林员李益军在洪水中三进三出,奋不顾身将3名被困孩子成功救出,其救人视频“刷爆”网络,被网友称为“最美身影”。
…………
江西好人涌现,与好机制的激励作用密不可分。据介绍,我省各地在弘扬好人精神的同时,通过出台一系列帮扶资助、优待礼遇的办法,积极倡导崇德向善的社会导向。
让有德者有得,让好人有好报。我省先后出台《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江西省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实施办法(试行)》,设立“江西省关爱好人基金”“专项帮扶资金”,将“好人好报”以政策法规的形式予以明确和保障,真正做到让道德模范在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享关照、社会上受尊重。
从设区市来看,目前,宜春市20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入选人数居全国设区市前列、全省第一。该市共成立见义勇为基金组织11个,落实见义勇为基金700余万元。
“好人现象”引发“好人效应”,这也是江西好人文化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从积极参与“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到发布省级“好人榜”,再到在各机关、学校、社区、村庄设立“身边好人榜”,近年来我省以多层次全覆盖的“好人发布”形式,引导群众从平凡人、身边的人中发现善、发现美。
在新余市,渝水区新钢街道含笑社区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主动去敲社区空巢、独居老人的门,或问好、拉家常,或帮助老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这一“敲”就是5年。值得一提的是,含笑社区的“敲门嫂”并不局限于女性,一些退休男同志和中青年职工也主动加入,整个社区“敲门嫂”已从最初的约20人增至40余人。
“好人精神”的感召,不止于线下。在百度输入并在线点击“江西好人馆”,这个全省性的好人电子档案收集线上展示平台就映入眼帘。在按类型、级别、地区分布的各展厅内,展示着江西自2008年以来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事迹和图片,网友还可在此平台在线评议和推荐好人。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10月30日,10月“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活动将在宜春举行,又一批身边好人将光荣上榜,再次汇聚起崇德向善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