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张大燕,男,汉族,1930年4月生于江西玉山县,初级师范肄业。1949年5月参军,历任排、连、营、团长。曾五次荣立战功,多次受到团、师、军嘉奖,两次出席军区英模代表大会。1982年4月转业至九江,任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支行副行长。1983年10月调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九江分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1990年10月离休,现居江西九江。著有《大燕诗文》一书,数十篇诗作被《匡庐诗词》、《当代九江人诗词选》、《征程壮歌》等书刊选用登载。
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用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597.9高地的任务。这是在课本里读到的英雄故事。在九江,在我们身边,隐藏着一位与黄继光同上战场,浴血杀敌的“90后”老英雄张大燕。
“1952年10月14日5时起,敌军向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发起多路多波次进攻。我方防守这两个高地的一连、九连连续作战8个小时,几乎投完了阵地上所有的手榴弹,打坏了大部分枪支,不得不退守坑道。之后我方白天退守坑道,夜间组织反击将敌人击溃,经过反复争夺,涌现出黄继光、孙占元等战斗英雄,我连当时在454.4高地东南无名高地防守,离597.9高地直线距离仅有一千米。10月24日天黑后我连受命调往防守黄继光用生命夺来的零号坑道……”张大燕说,这也是令他印象最深、也最惊心动魄的经历。
在黄继光、孙占元等英雄事迹的鼓舞激励下,张大燕越战越勇,“指导员批准后,我首先出坑道找敌人,因为我所处的坑道口位置比周围敌人位置都低,所以数次射击后敌人发现了我的位置,正当我全神贯注瞄准修工事的一个敌人时,一颗子弹打来,几乎要了我的命。好在子弹只是把我的头前方的石头打开了花,我的左额头和右鼻窝受了伤,流了许多血,至今我头部还有几块小弹片。”1952年,张大燕在上甘岭战役中荣立三等战功,这是他第四次接到立功喜报,这份喜报正是他与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同时立功受奖的那张证书。
如今,张大燕的眼睛下还残留着几块小弹片,它们已经伴随着他67个年头。
1930年张大燕出生在江西玉山县紫湖乡祭底村的一个贫苦家庭,1949年5月参加人民解放军。“穿上军装的那一刻,我十分高兴,这是我第一次穿上新衣服!回头再看看身边和我一同入伍的伙伴,大家穿着清一色的土灰色军服,一个个挺拔帅气,我心潮澎拜,暗暗告诉自己,从此我就是解放军!”老人欣喜的回忆着,眼神里绽放着光芒。
刚入伍一年他就荣立一等功,“1950年我们师在贵州剿匪,先后破掉匪巢窗子洞、四方洞,消灭匪犯,巩固了人民政权。这一年我因剿匪积极、掌握匪情及时有效和作战勇敢,师团先后给我记了一等功和二等功,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张大燕说,这让他决心更加勇敢坚定地战斗下去。
他甘洒热血、冲锋陷阵,先后参加了两广战役、贵州剿匪、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无数次在枪林弹雨里出生入死,在一次次战斗中成长,在一次次战斗中立功,服役三十多年,张大燕历任排、连、营、团长,曾五次荣立战功,多次受到团、师、军嘉奖,两次出席军区英模代表大会。
1982年,52岁的张大燕结束了军旅生涯,转业到九江任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支行副行长,1983年10月调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九江分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他深藏功与名,无怨无悔地在基层发挥自己的光与热,在1990年光荣离休。多年来,张大燕从未向人提起过自己的英雄事迹,也从来不向组织提起立功的事情。
“爷爷,我可以看下您那时候的照片和物件吗?”记者探身到他的耳边,大声地问。老人缓缓站起来,领着记者走向他的书房,房内整齐摆放着不少书籍报纸,老人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小木箱,木箱内整齐摆放着一张张立功证书、一枚枚勋章。
细数历史,老人突然神色暗淡,“九月一天的傍晚,太阳刚下山,连部正在开饭。我和文书及两名通讯员在外面准备吃饭。我盛好饭刚走到坑道洞口的时候,突然一阵排炮打来,在坑道周围轰然爆炸,其中一发炮弹正好落在通讯员当中……”老人眼睛红润,“每每想起牺牲的战友,都十分难过,觉得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老人哽咽说。
漫长的岁月里,不知道他多少次会陷入这种哽咽。在老人的《耋耄回望》诗中,记录了他作为一名共和国战士的岁月足迹,岁月带不走他的记忆,更带不走他的经历和他的意志,还有印刻在内心深处,那个永不磨灭的军旅征程。
沙场奔驰卅三载,作战训练少空闲。
四大战场斗强敌,艰险惨烈超往前。
挂彩流血坚持站,保卫疆土安万年。
五立战功六嘉奖,奖章闪光喜报传。
军转保险操心也,拓展业务排万难。
八年拼搏留佳绩,甲子次岁欣让贤。
暮年闲逸攻诗词,学海泛游乐悠悠。
回眸一生无憾事,归见马恩不汗颜。
――回望(张大燕)
今年,90岁的张大燕,时刻关注国内时事,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读书看报。兴致来了,还会挥毫泼墨,写些诗词助兴。老人和他四个孩子相处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今年5月,子女们还给老人办了一场风光的90岁生日宴。
(袁勤勤吕祥飞 吕菁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