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记者卞晔实习生彭兆予)春雨阵阵勇士行,赣鄂连枝心相牵。2月11日上午,由赣晋浙三省荣军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全国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首批援鄂医疗队,冒着淅淅沥沥的细雨,从南昌集结“出征”,驰援新冠肺炎武汉定点医院之一的湖北省荣军医院。其中,来自江西省荣军医院的16名医护人员在该院副院长、江西医疗队队长张大文的带领下参加驰援。
20多天过去,他们在武汉情形如何?让我们跟随他们的武汉日记,感受其中的甘苦与温暖。
“我病得重,别靠我太近”
2月13日,是医疗队抵汉的第三天。“忙、不能更忙,累、没有更累。病区房间里满满当当都是病人,很多病房以家庭为单位居住”。主管护师邹雁在武汉的第一篇日记中写道,因为忙碌已没有恐惧,只恨不得多长一双手,再脚踩风火轮,多做一点事。
2月14日,是主管护师聂爱珍下病房的第一天,她坦言,一进隔离病区整个人都不好了:“护目镜很模糊,根本看不清对面的人和纸条上的字。怎么配药?怎么核对?怎么操作?”在同事的一番安慰和鼓励下,聂爱珍渐渐沉下心来适应。
交完班,“战斗”正式打响。字看不清,聂爱珍就拿近点,人不熟就喊老师,病人不熟就按输液单反复核对。“慢慢地我就融入进去,也得心应手了。让我差点没忍住的是,耳朵被层层口罩护目镜勒得疼。但想想湖北荣军医院的同仁们二十多天都挺过来了,我也没喊疼。”聂爱珍写道。
在困难面前,江西医疗队员们被不少温暖鼓舞和感动着。有一回,一位82岁的患者要起床做CT,邹雁扶他起床时却被推开:“姑娘,我自己来,我病得重,别靠我太近”“我没事,我可以的”……
主管护师张玉池记得,有一天她给一位婆婆打针,婆婆问起了情况:“姑娘,你是新来的吗?”“是啊,我从江西过来帮忙。”“真谢谢你们,武汉这回欠了全国人民的大人情了!”张玉池笑着说:“您别这样想,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别说两家话。”张玉池回忆,当时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护目镜紧压在口罩上也产生了眩晕感,但当听到这位婆婆的感谢和肯定后,觉得就算是再难也都值。
2月21日上午,副主任医师晏鑫鹏接到对患者取咽拭子的任务。这是一项高危操作,患者在准备时,会产生可能携带病毒的气溶胶。晏鑫鹏拿着拭子刚到一位患者床边,患者大姐倒先开了口:“医生,是做咽拭子吧?你离我远点,等等我。”只见她戴好口罩,在口罩里擤了几下鼻子,然后向晏鑫鹏招手。晏鑫鹏反应过来,快速准确地完成操作,并对大姐道谢。大姐却说:“应该说感谢的是我们,你们是在拿命救我们啊!新闻里说了,这种操作非常容易感染,我们能做的就是配合治疗快点好起来。”
“面对这位暖心大姐,我竟无言以对,我拼命不让自己眼眶湿润,因为会模糊戴着护目镜的双眼。‘谢谢你’是这些天听到最多的词,我知道,这声谢的背后饱含了患者对我们最真挚的感情!”晏鑫鹏写道。
“这锅浓汤是对我们的最高褒奖”
副主任护师喻红群,是江西医疗队中唯一一名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为同事们的安全上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不让老人担心,这次她瞒着在农村的父母就去了武汉,直到2月22日父亲打来电话。几句责备后,老人语气缓了下来:“现在国家有难,病人需要你,我还是支持你的,既然去了就好好干,争取救更多人,同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千万小心,我在家里等你平安回来。”
如父般的关心,也出现在同行间,点滴温暖着江西的医护人员。
2月20日下午五点多,几声敲门声传来,喻红群开门一看,发现湖北省荣军医院护士魏晶手提一大包东西站在门口。“喻老师,你们冒着风险千里迢迢来支援我们,减轻了我们很多工作量,这些天你们辛苦了,这是我煲的一锅排骨莲藕汤,给你们喝,也表达我们的一份谢意!”说完从手提袋里端出一个汤锅来。
“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隔着口罩都能闻到扑鼻的香味。”喻红群说,当时武汉所有小区都已采取严格的封闭措施,在这种情况下要煲出一锅汤多费周折!“这锅浓汤是对我们的最高褒奖,也象征着赣鄂两家荣军医院亲如兄弟般的情谊。”喻红群在日记中感慨。
2月24日上午,主管护师卢燕琪下班回到住地,就见张大文在微信群里说下午要接收50多位病人,平均一个病区接收十个病人。“这得多大的工作量呀,下午接班的姐妹们肯定忙不过来。我怎么能在这个时候休息?”卢燕琪匆匆吃了几口饭,就整理好行装又出门了,竟然碰到同样休息的喻红群和张腾两个同事,大家默契地相识一笑。
再到下班时,大家的衣服再次湿透,但心情舒畅。卢燕琪记录道:“湖北荣军医院的陈敏护士长给我们发来了感谢,院里的护士还给大家送来了鸭翅鸭脖,太感动了,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我们荣院人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说起援鄂期间的感动,张大文不假思索地为自己的队员伸出大拇指:“20多天来,我们没有一位同志畏难退缩,没有一位同志叫苦叫累,更没有一位同志临阵脱逃!”
截至2月底,在湖北省荣军医院,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首批援鄂医疗队共接管住院病人168人,新确诊住院病人213人,治愈出院215人,取得了理想的救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