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人员引导市民有序停放单车。本报记者朱 华摄
城管部门整治前,共享单车被随意停放在绿道上。本报记者朱 华摄
本报记者 朱 华 实习生 范辰萱
“这段路改造出一条绿道后美观了许多,骑行在上面轻松舒适,可是每到早高峰,半边路面就成了停车场,行人、单车拥挤不堪,太煞风景了。”近日,家住南昌高新区的居民陈先生反映,紫阳大道艾溪湖东地铁口附近绿道、人行道共享单车违规停放问题突出,希望相关部门进行规范整治。8月4日,在本报记者的介入下,当地城管部门加大了清理和引导力度,现场停车秩序得到改善。
绿道是近年来南昌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平坦的彩色路面串联起绿色景观,兼具市民休闲散步、骑行功能。然而,好好的城市绿道被挤占成为“停车场”,问题出在哪里呢?相关部门能否对症下药,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现场目击:4.5米宽道路被堵到只剩1米
8月3日8时许,记者来到市民反映的路段实地查看。这条绿道位于紫阳大道北侧的人行道,连接着瑶湖公园和艾溪湖公园。而拥堵问题最突出的,则是创新一路口到创新二路口之间约400米的路段。
“7时之前基本没车,到了8时左右共享单车就会大量出现,8时30分到9时达到高峰。”市民陈先生经常经过这一路段,对于单车聚集的规律很清楚。果然,8时15分左右,密集的共享单车车流开始出现,主要为美团、青桔、哈罗等品牌车辆。
记者注意到,堵车问题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这段绿道中间位置,这里正好是附近大型写字楼的出入口,很多上班族为了省事,直接将共享单车停靠在绿道上。9时左右,原本4.5米宽的绿道,最窄处只剩下1米左右,车辆和行人一多就会出现拥堵。
占道问题突出,有没有人现场管理呢?记者看到,在艾溪湖东地铁口有城管人员值守,绿道沿线还有几名戴着草帽的共享单车运维人员正在搬运车辆。不过,每当他们搬走违规停放的车辆时,留下的空位就会立刻被新的共享单车停进来。而面对此情况,运维人员并没有进行任何劝阻。9时之后,随着两辆清运车辆赶到现场,共享单车运维人员也加快了整理车辆的进度,人行道上和绿道上的占道车辆开始逐渐减少。
据周边市民反映,这里早高峰时段共享单车聚集的问题已经出现很长一段时间。而到了晚高峰时段,大量共享单车又被骑走,绿道和停车场上变得干干净净,晚上出地铁站的乘客又会遭遇无车可用的尴尬。
城管头疼:清理速度赶不上车辆扎堆速度
接到记者反映情况后,8月4日上午,南昌高新区艾溪湖城管中队组织了一次专项整治行动。中队负责人黄敏带着十多名队员以及两辆清运车,顶着烈日进行现场整治。
“请不要在道路上停车,附近有停车泊位。”城管队员一边指挥清运车,将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清走,一边现场引导市民规范停车。由于值守的城管人员增加,相比前一天,绿道上违规停放的车辆少了许多。不过,一些市民仍然时不时瞅准管理人员值守的空当,将车停在绿道上。
“这条绿道是城市亮点,被堵成这样我们也很痛心,但共享单车的数量太多,靠人力实在管不过来。”黄敏表示,对于这一问题路段,城管部门一直在进行持续不断的整治,每天出动至少30趟次清运车,但是早高峰时段清理车辆的速度完全赶不上车辆扎堆的速度。
早晨车辆扎堆,夜间无车可用,这是困扰很多地方的共享单车“潮汐现象”。据城管部门测算,艾溪湖地铁站周边所有非机动车泊位不过千个,城管部门清运车加上车企调度车开足马力转运,早高峰也只能运走2000辆车,而同一时段涌向这里的共享单车数量超过5000辆。短时间内车辆密集出现,远远超出正常的停车容量,因此只能挤占绿道和人行道等公共空间。
据了解,艾溪湖东站是南昌地铁一号线客流量较高的地铁站之一,周边有绿地新都会、紫阳明珠、云中城等多个大型写字楼,早晚高峰通勤需求巨大。而这一路段违规停靠的共享单车,一部分来源于换乘地铁的居民,更多的则是乘车通勤的上班族。这些写字楼由于自身停车位不够或出于管理需要,大都禁止共享单车驶入停车区域,因此将停车压力转移到了附近的公共道路上。
记者注意到,共享单车最拥堵的路段,距离最近的非机动车泊位有百米远。此外,绿道沿线并没有设置明显的禁停标志。
对症下药:期待采用科技手段治堵
“这么热的天,停到规定的泊位要多走百余米,也不够人性化,能不能再增加一些停车位。”对于如何解决绿道拥堵的问题,陈先生建议,绿道周边有大量绿化带,可以想办法在拥堵点附近再增加一些泊位。此外,还有市民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参照南昌治理行人闯红灯的做法,多安排协管员和志愿者上路,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引导市民文明停车。
南昌高新区城管行政执法局副局长潘一斌告诉记者,对于市民提出的建议,他会积极向上级反映。近期针对出现的问题,城管部门的做法是一方面约谈相关车企,要求进一步降低共享单车投放量,一方面在创新二路口附近和艾溪湖东地铁口附近设置固定停车点,并新增了数百个停车位。
不过,和南昌老城区的情况不同,高新区由于临近城乡接合部,共享电单车(助力车)需求量较大,吸引车企大量投放此类车辆。共享电单车的骑行范围普遍可达10公里以上,明显大于普通共享单车,增加了车辆的流动能力,也加剧了这一区域的车辆聚集程度。城管部门经过调查发现,艾溪湖东地铁站附近的共享电单车,很多来自青山湖区甚至东湖区、西湖区等老城区。这也意味着,区级城管部门即使要求车企控制本区域的车辆投放,面对共享单车大批量的跨区域流动,也难以解决车辆拥堵的问题。
“现在的办法只能治标,高科技手段或许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潘一斌表示,面对巨大的共享单车潮汐车流,目前南昌高新区已参照红谷滩区的成功做法,在部分路段安装了蓝牙道钉,未来将按照南昌市统一安排,推广电子围栏停车模式,从源头上遏制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建议,南昌老城区推行的共享单车路长制卓有成效,高新区的车辆密集路段可以考虑参照这种模式,对不同品牌的车辆进行划片管理,这样有利于城管部门对一些盲目投放车辆而疏于管理的车企进行处罚和制约。
记者手记
管好共享单车需合力
共享单车能不能管好,和骑行者素质有关,但归根到底还在于城市管理水平是否科学高效。
对共享单车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好处和弊端,全社会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管理得好,共享单车就是城市亮点;管理得不好,就有沦为街头垃圾的风险。如何让共享单车的运营便民而不扰民,对管理部门和相关车企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车企而言,共享单车的发展需要和城市管理的需求兼容,亟需告别以市场份额为王的野蛮生长和恶性竞争,实现有序理性发展。而对管理部门来说,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强化市级统筹管理,早日推广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只有通过法治和科技手段,变被动式清理为主动监管和事前预防,才能真正管好共享单车,为居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