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前村贫困户李云山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通过养鸡“啄”开致富门。本报记者宋思嘉摄
本报记者 宋思嘉
在哨前村郁郁葱葱的山林之中,一群群土鸡或在觅食、或在嬉戏,生动展示着李云山一家人脱贫奔小康的红火日子。
“感谢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我走上了养土鸡这条稳定的致富路。”正忙着剁草,给土鸡准备食料的李云山感激地说。
2016年,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宋海涛向李云山建议:“你家房前屋后都是大山,草木茂盛、气候温和,适合发展养土鸡,而且养殖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又大。”
李云山决定试一试。在宋海涛的帮助下,鸡舍建起来了,300只鸡苗买回来了,可怎么养好鸡、如何打通销售环节又成了摆在李云山面前的难题。
为打消李云山的顾虑,帮扶干部为他送上养鸡技术资料,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给他补课,并向李云山承诺,他只管养鸡,大家帮他销售。李云山打消了顾虑,认真学技术。虽然付出是常人的几倍,但他心里乐滋滋的。
为了把鸡养好,李云山用足了“绣花功夫”。养鸡脱温期最操心,喂食、喂水、控温、控光。每逢给鸡打疫苗,李云山都是晚上8时进入鸡棚,忙到次日凌晨4时多。他说:“每次给鸡打完针,都累得浑身酸痛,但是要想脱贫就要有付出。”因为鸡蛋价格高、销量好,当年年底李云山就赚了五六千元。
通过摸索,李云山基本掌握了雏鸡饲养、蛋鸡散养、鸡料配制、疫病防控等技术。从陌生到熟悉,从熟练到精通,李云山的养殖技术进步很快,鸡场的生产也逐渐步入正轨。在他的尽心呵护下,鸡苗成活率高达90%以上。
伴随着声声吆喝,成群结队的土鸡,将李云山团团围住,争先恐后地吃食。“这么多小鸡一天要多少吃食?”记者好奇地问。李云山笑呵呵地回答:“在树林下养鸡,鸡不仅采食树林里的杂草、野菜、草籽等一些植物,还吃藏在草丛里的虫子,这样大大减少了饲料的使用,而且对树木的生长也有好处。”陪同记者采访的村干部说:“李云山养殖出来的鸡肉质鲜美,鸡蛋个大、营养丰富,成了供不应求的抢手货。现在,村里有不少村民跟着他学养生态鸡呢。”
2018年以来,李云山每年仅养鸡纯收入达2万多元。去年,李云山被评为哨前村“脱贫奋进之星”。今年,他将养殖规模扩大到2000只,甩开膀子大干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