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新房,李继勇十分舒心。本报记者曹诚平摄
本报记者 曹诚平
窗外,春光明媚;远眺,庐山秀美。今年47岁的冯家勇,正在九江市濂溪区八里坡小区刚装修好的房子里布置房间。他买来花草、字画和全套家具,把家里布置得漂亮又温馨。“和父母兄弟一起挤着住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这些天,我做梦都笑醒了好几次。”冯家勇笑着说。
冯家勇是濂溪区五里街道人,棚户区改造之前,他和父母兄弟住在一栋100多平方米的小两层民房里。这栋房子建成有27年了,破旧又拥挤,一大家子11口人住在一起,别提有多难受了。想买房,资金有限;想自建房,受规划限制。2016年,国家启动了棚户区改造三年计划,这给像冯家勇一样为房所困的居民带来了希望。2020年10月,八里坡小区二期893户棚改户全部拿到新房钥匙。冯家勇全家得到5套安置房,父母兄弟都各自有了自己的住房。和其他棚改户一样,冯家勇赶在春节之前,把自家80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完毕,高高兴兴搬进新房过大年。
濂溪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张捍无告诉记者,棚改户可选择货币补偿或者还房。还房面积大于被征收房屋面积的,超出部分按照成本价或优惠价购买。住房面积不足36平方米的,补足36平方米,不用补交费用。考虑到濂溪区很多老旧居民小区房屋面积较小,该区还特意建了一批面积在5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尽量照顾到小户型棚改户的需求。
漫步在八里坡小区,花草树木、休闲广场、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一应俱全。小区周边,公交、公园、幼儿园、中小学、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全部配套到位。“以前,房子离学校很远,路不好走,送孩子上学要半小时。现在孩子自己走5分钟就到学校了。”冯家勇说。
张捍无告诉记者,濂溪区在进行棚户区改造时,对公交、通信、菜场、学校、医院、停车场、托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实行同步规划、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确保棚改户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得到一个飞跃。
在八里坡小区活动中心,正在进行茶艺培训。五里街道办副主任吴会平告诉记者,棚户区改造后,许多村民变成市民,随之而来的就是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为了让居民拥有一技之长,街道办和小区物业中心先后举办了茶艺师、育婴师等技能培训,并与用工企业对接,千方百计帮助居民就业,力求安置小区宜居又宜业。
今年53岁的李继勇,在棚户区改造中还建了2套安置房。棚户区改造前,她一直没有找工作。“以前,要走一两公里才有公交,晚上黑灯瞎火的,出门很不方便。”住进八里坡小区后,她在附近一家餐馆找了个工作,丈夫也在附近一家企业当电工,不但居住条件变好,家庭收入也增加了。
距离九江市区约10公里的濂溪区姑塘镇滨湖新城小区四期,安置了822户棚改户。在规划建设安置点的同时,濂溪区还引进了20多家大企业在周边落户,为棚改户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今年50岁的杨沫水身体不太好,以前,全靠丈夫在工地扎钢筋的收入维持全家生计,十分辛苦。现在,丈夫在附近一家新材料公司务工,每月工资在4000元以上,工作相对轻松,收入也高了许多。
姑塘镇副镇长熊立敏告诉记者,安置点保安、保洁、物流等岗位在用人时,会优先满足棚改户的就业需求,滨湖新城小区四期物业就安排了20多人就业。
张捍无告诉记者,2016年至今,濂溪区先后投入资金100亿元,启动了51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征收房屋面积320多万平方米,让3万余住房困难户从“忧居”变“优居”,增加了获得感,提升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