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西新闻

余江“五治融合”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时间:2021-03-17

本报鹰潭讯 (记者郭辉民、钟海华) 洪湖乡创新打造“乡村治理系统――成长树”平台,激发了干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黄庄乡退休干部组成的“老易调解室”成了当地调解邻里纠纷的一个重要平台……鹰潭市余江区是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区,也是我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区。去年以来,余江区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融合起来,以平安和谐为目标,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为抓手,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探索出了一批带着“泥土味”的特色亮点。

坚持政治引领。余江区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贯穿“五治融合”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始终。全区投入3000余万元整合资源,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实现了“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综治中心+N”综合平台建设全覆盖。同时,积极推动大学生回村工程,选聘128名大学生回农村,专职负责党建、宣传、综治信息平台管理等工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该区洪湖乡打造的“乡村治理系统――成长树”平台,将社会治理各项事务进行量化,工作积分作为村组干部评先评优、入党积极分子优先入党的重要考核指标。

加强法治保障。余江区大力实施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队伍工程,在每个村小组培养3至5名骨干“法律明白人”。全区每个村和社区都设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村小组设立了调解小组,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洪湖乡东阳村成立了矛盾纠纷评理委员会,建立了50余人组成的评理员人才库,村民发生矛盾纠纷,可自行选择自己信任的评理员进行调解。同时,该区积极推进诉源治理工作试点,让矛盾纠纷最大程度化解在诉前,并试点推行“一村一法官”制度,在村委会设立“法官工作站”,打造“家门口”的诉讼服务,减轻了当事人诉讼负担。

强化德治调节。该区深入挖掘家规、家风、家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遵规守纪、明辨是非、诚信友善等传统美德,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文明程度。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现状,该区打造村级假日学堂,配备教学设备、儿童读物、益智玩具等,丰富留守儿童业余生活。为进一步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全区共创办村级互助养老中心51家,开启了互助养老的新模式,形成了乡贤参与、政府保障、理事会监管的长效运行机制。杨溪乡管溪陈家、排塘陈家村等建立了村史馆,引导村民自觉践行“仁、义、诚、敬、孝”的风尚。潢溪镇渡口村弘扬韬奋精神,平定乡蓝田村传承血防精神,中童镇徐张村、平定乡洪万村等许多村培育发展乡贤文化,为余江百姓构筑起了精神家园。

挖掘自治潜力。余江区不断完善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制,积极探索基层民主自治的新途径,延伸社会服务管理的触角,发挥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优势,真正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全区1040个自然村全部成立了村民事务理事会,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从拆危拆旧、厕所革命,到改水改路、环境整治等都让村民自己作主,集体协商规划。同时各村因地制宜建立乡贤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使其成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

用好智治支撑。近年来,余江区主动适应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广泛开展各类智慧应用,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智能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该区按照行政村至少5个监控点、自然村主要路口1至2个监控点的要求,扩大农村地区视频监控覆盖面。通过整合现有的“天网”和单位内部社会面“地网”视频资源,构筑前端布点严密周到、资源整合全域一体、平台功能全息多维、实战应用智能便捷的“雪亮工程”,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总体目标。同时,对全区41680辆电动车、二轮摩托车、三轮电瓶车安装了“三车物联网”防盗系统。全区电动车盗窃案件侦破率达97.4%,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7.6%,大幅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上一篇:江西吹响律师公益服务“集结号”
  • 下一篇:进城不再愁 村口开来幸福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