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余市渝水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基层基础为重心,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市域特点、渝水特色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坚持目标导向 以上率下凝聚新合力
首先是区委常委会坚持每季听取试点进展情况,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10+X”清单,区政府兑现了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建设“以奖代补”奖励金200万元。
其次将平安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治督察内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发送抄告单12次、约谈7人,督促限期整改突出问题19个。
再次是通过区乡两级财政增投入、综治成员单位联系点帮扶等形式,筹措经费近2亿元,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农村地区“雪亮工程”“5+2”全覆盖,403个智能安防建设小区基本完成,新建村(社区)综治视联网示范点47个。
坚持问题导向 催生便民服务新动力
首先,进“党建+网格”建设,将全区243个村(社区)划分为1138个网格,将党建工作、民意征集、服务代办、矛盾化解等工作全部下沉到网格,19877名平安志愿者参与网格服务,今年以来办理网格事件213047件,办结率99.9%。
其次打造“e中心,整合来访接待、法律服务、诉讼服务、心理服务及行业调解力量进综治中心,配备专职调解员开展“一站受理、一站分流、一站化解”;依托“e法通”“综治视联网”“12348”“乡乡通”等,在线立案、在线咨询、在线调解、在线援助,打通线上线下纠纷化解“双通道”。
第三,通过建立“渝快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提高服务效能、提高群众满意度结合起来。区本级“办不成事”和“区长(局长)渝快办”专窗共受理群众反映事项88起,办结45起,5起正在积极推进解决中;“乡镇长(主任)渝快办”、“村支书渝快办”专窗共收到群众反映的问题1588件,解决1463件。
坚持效果导向 释放社会治理新活力
首先,全面推进共建共治。固化“八上门”工作法,深入推进“两代表一委员”“三官一律”进网格,坚持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推行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四方共治”。组建了以片(辅)警、网格员(网格辅助员)、回归党员、平安志愿者、“五老人员”等为主体的248支治安义务巡逻队,良山镇下保村、鹊桥村、珠珊镇花田村、罗坊镇东边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其次,全面推行德治教化,拓展“敲门嫂”服务内容,总结提升推广“道德积分银行”做法,探索实行“七积”道德积分银行,积极引导村民用善行义举换积分,用道德积分换物资,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三是全面落实民主协商,制定城乡社区协商事项56条,推选村民理事会182个,成员2002人,居民理事会61个,成员643人,全面实施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制度。今年以来,全区村(居)开展民主协商会2900余次,妇女议事会462次,事项公开4300余次。
(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黄思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