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过后,鄱阳县广袤的农田里,连片的红花草迎风招展,吸引游客拍照留念。在我省,红花草多在秋季套播于晚稻田中,做早稻的基肥,曾经是最主要的冬季绿肥作物。然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末化肥市场放开,红花草种植业日趋衰落。
不过,一个好的现象是,随着我省绿肥种植与利用,这项既为粮食和生态安全,也为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的前瞻性计划,近年正在我省稳步推行。
高峰时面积达2300万亩
4月16日,在大广、昌铜、铜万高速以及320国道宜丰段,随处可见颜色鲜艳的红花草。美丽的红花草与青山绿水共同绘就一幅怡人的田园风景画,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宜丰县拥有18万亩红花草,目前进入了全面盛开期。红花草在一马平川的农田里争相怒放,吸引了县内外市民前来踏青赏花,拍照留影。
地处鄱阳湖平原的鄱阳县,平均每年种植红花草50万亩,最高年份达67万亩。
农谚有“花草种三年,瘦田变肥田”的说法。红花草又名紫云英,是一种优质农家肥,既能给农作物提供充足的氮素肥料,节约种粮成本,又能有效地改良土壤质地,提高耕地质量。
省农科院专家说,我省的红花草种植历史悠久,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全省种植面积曾达2300万亩,达到总耕地面积的64%。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我省的绿肥生产出现了大的滑坡,到2007年快速下滑至460万亩。
盲目施肥导致地力衰退
20世纪80年代末化肥市场开放后,我省农村普遍存在盲目施肥现象,农民多掏腰包不说,过剩的肥料还容易造成耕地酸化、板结,地力衰退。
改革开放后,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土地承包租赁期一般较短,3年一周期,承包者变更频繁,往往出于眼前利益,掠夺式经营,大量使用短期效用好的化肥、农药等物资, 鲜有农户种植红花草。
“修复农业生态要从源头上抓起,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有机肥施用显得尤为重要。红花草是目前最好的有机肥之一。”省农业专家称,红花草没有化肥和畜禽粪便中存在的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等残留物,等于给无公害水稻生产配置了“有机餐”,水稻产量因此可增加8%至10%。
专家说,另外,红花草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多种元素和丰富的有机质,能够提供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多种养分,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还能提供微生物活动的能源以及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毒,增加土温。
绿肥种植去年恢复到650万亩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态农业的低碳和有机环保概念兴起,农田环境和农产品安全问题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绿肥作物作为传统的有机肥源,在我省得以全面恢复生产,重返上升通道。
在国家项目的支持下,近年来,我省选取余江、万年、武宁等19个县区设立示范基地,每年投入800万元,推广红花草冬闲田种植。去年,我省将每亩紫云英的种植补贴标准从前年的50元提高到60元,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绿肥示范种植最实惠的效果是粮食增产。”乐平市镇桥镇种粮大户老邵告诉记者,除了预留第二年早稻秧田面积和冷浸田外,其余水田他都会清一色的种植红花草。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6年种植红花草500余亩,每亩增产稻谷约50公斤,减少化肥投入40元左右,全年共增收节支8万多元。
省农业厅土壤肥料技术推广站节水科侯科长介绍,去年我省绿肥种植面积恢复到649.56万亩,几乎都是红花草。
本报记者 徐黎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