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是高安市传统优势产业,产值占据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高安市有着江西省畜牧业十强县(市)、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市)、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市)的美誉。然而,高密度的生猪养殖、低层次的污染处理,给当地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因此引发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养猪大市”如何解决养殖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的矛盾呢?
为还绿水青山,高安市“铁心硬手”狠抓养殖业污染整治。仅2016年10月以来,全市投入资金近3亿元,拆除退养禁养区猪场4769户,拆除退养面积362万平方米,年内还将拆除禁养区养牛场,并同步规范建设可养区治污设施,探寻绿色养殖之路。
以壮士断腕决心,举全市之力拆除禁养区猪场及其他畜禽养殖场
近年来,受市场价格利好因素的影响,高安生猪生产发展迅猛,能繁母猪及生猪饲养量均居全省之首,全市生猪年出栏达200多万头、存栏100多万头,高安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一个出栏750头生猪的养殖场。每年超800万吨的猪粪尿水及冲栏水等污染物直排地表,对水、空气、土壤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有些村庄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苍蝇满天飞,地下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重大疾病易发多发,已严重影响全市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群众的身心健康,已经到了非下决心彻底整治不可的地步。
高安市委书记袁和庚表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如果为了一时的发展,破坏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水、土壤和空气,那就是高安的罪人。在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上,我们的态度是一贯的、明确的,那就是宁可当‘恶人’,也不能当罪人。”他说:“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此次专项整治,市委、市政府拿出数亿元用于全面彻底拆除禁养区猪场,群众也许看不到有较多的变化,如果这么多钱全部用来修路建房,则能看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变化,但高安市党政班子认为,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坚决铲除养殖污染这颗“毒瘤”,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为高安未来留下空间,为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这笔钱用得值。
高安市禁养区猪场拆除退养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当前高安全市已全面拆除4769户禁养区猪场,仅该项投入就达近3亿元,并参照相关文件及方案,全市统一部署清理禁养区牛场专项整治工作,全力以赴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使全市人民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化解压力稳妥整治,多种举措引导退养户另谋致富之道
4月14日,记者来到高安市蓝坊镇漆溪村,紧邻该村的赵湾工业园区有十几家养猪场。记者在赵湾工业园区依次查看了猪场拆除现场及一处养牛场,发现十余家被拆除的猪场均已成了一片废墟,正处于清理阶段。
蓝坊镇镇长邹海亮向记者介绍,根据高安市去年统一开展整治全市禁养区猪场工作的要求,截至今年3月底,仅蓝坊镇就拆除了包括赵湾工业园十余家猪场在内的56家禁养区猪场,所拆除的23万平方米猪场设施享受政府补助达200余万元。
邹海亮坦承,猪场等畜牧养殖场均涉及养殖户生计问题,基层政府在实施整治工作中面临重重压力,市里也明确要求镇村干部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充分向广大养殖户宣传政策、法规,取得理解和支持,杜绝贸然拆除其养殖设施。因此,全面整治、清理违规养殖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退养后的4000余户养殖户如何再寻生存之道?杨圩镇党委书记杨春兰等数名乡镇负责人表示,该市运输业、家装业等行业发展势头都比较强劲,乡镇将主动引导辖区内退养户转行经营,或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引导他们发展绿色种植产业,也可根据自愿原则,介绍他们到市内园区企业务工,通过多种渠道帮助他们另谋发家致富之道。
据了解,高安市正在以生猪养殖污染整治为突破口,引导养殖户规模集约化养殖,积极探寻发展生猪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养殖,向生态要效益。
本报记者 童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