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辆蒸汽机车、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台组合机床……无数个第一在这里诞生,“共和国长子”托举起新中国的工业大厦。
为“蛟龙”号制造“大脑”,研制C919大飞机关键部件,为航空母舰锻造钢筋铁骨……新的时期,中国的奋飞离不开这里,忠诚之魂敢于担当。
这里是辽宁,从炼出第一炉钢的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中走来,从开通第一条高速公路的改革开放浪潮中走来,交织着光荣与梦想,沉淀着阵痛与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时指出:“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这是一道摆在眼前的时代考题。
风从振兴起,潮自创新来。
爬坡过坎的荆棘,从未拦住辽宁前进的脚步。进入新时代,面对体制机制转型的阵痛和各种困难挑战,老工业基地辽宁,摆脱拼资源拼速度的传统发展模式,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坚定前行。
面对风云万变的形式,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人们欣喜地看见,曾经的“长子”不减当年,正伴随新时代的号角声扬帆启航。
“闯关东”劲头退去?没可能
纵观世界历史,老工业基地的重振与改造不乏艰辛时刻,但等待着有心人和实干者的,必然是历史性的脱胎换骨和自我嬗变。在这条路上,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是前行的必需。
难字当头,容不得半点退缩。历经起伏的辽宁人更加懂得,事业是一点一点干出来的,道路是一步一步踏出来的,重塑环境、重振雄风,需要保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韧劲,振奋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气神,在团结奋斗中创造振兴新业绩。
眼下,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考卷上,辽宁正奋笔疾书,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在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全球最先进的化工厂仿若城市公园,鱼儿在废水池中欢快畅游。环保投入超46亿元,首次将“嵌入式污水处理场”的理念应用在石化行业,这里的中水回用率超过80%,处理后的污水COD在20mg/L以下,远远优于国家50mg/L的排放标准——高成本嵌入石化产业基地的生态理念,哪一招不需要担当和魄力。
在沈阳鼓风机集团,今年上半年集团进出口公司国际市场产品订货额同比增长59%,正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全面整合企业资源开拓海外市场。这家拥有85年发展历史的老企业,如今已在中东、南亚、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代表处,深化与全球贸易伙伴的交流合作,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营销渠道——重塑发展全过程的开放理念,哪一时不需要信心和勇气。
在大连船舶重工业集团,不久前刚刚下水完成海试的30万吨级VLCC巨轮配备了一个智能“大脑”,实现了船舶航行辅助自动驾驶、设备运行维护等五大智能功能,是全球第一艘获得一人驾驶船级认证的VLCC,填补了国际智能VLCC的空白——去到高精尖船舶制造领域的远方,哪一刻不需要拼搏和奋进。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2017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扭转了单向下行的局面,2018年继续稳中有进,实现5.7%的增长。今年一季度6.1%的增速,更是连续17个季度以来首次重返6%以上。
黑土地上,曾涌现出郭明义等一批民族脊梁,曾矗立起孟泰精神、雷锋精神、罗阳精神这样的精神高地,其中所蕴含的信念力量、大爱胸怀、忘我精神、进取锐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也为振兴辽宁、振兴东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当年“闯关东”的劲头在这片热土地从未褪色,伴随着辽宁人一路爬坡过坎、砥砺前行,这也是今天辽宁有底气的原因。
经济结构调整?动真格
辽宁,是望向整个东北地区的一道“门”。这里最先步入计划经济,也最后走出计划经济,东北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工业生产一度步履维艰,经济位次不断后移。
问题从来不被回避。辽宁人清楚,影响和制约振兴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产业结构比较落后。只有在解决这一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在激发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才能蹚出发展的新路子。
“为了解决结构性问题,我们把‘一带五基地’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一带’也是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给我们的定位,要东北地区成为全国的重要经济支撑带。作为辽宁我们应冲锋在前,要更多担当更重要的责任。”辽宁省委书记陈求发说。“五基地”就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
新的定位,新的启航。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早已成为辽宁人的共识。
化解钢铁产能602万吨,煤炭产能2772万吨,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4万吨……如今,通过摆脱资源依赖,拒绝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发展模式,老工业基地的经济逐渐走向绿色化、高质化。2018年,辽宁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5%,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先后成立。辽宁省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8.58件,科技成果转化落地3700多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9%。
与此同时,民营经济逐步发力,正在成为新的经济重要增长点。去年年底,辽宁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大会召开,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到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到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从6个方面推出的23条具体举措,条条含金量十足,句句干货满满,让民营企业家们对未来有了十足信心。目前,民营经济在辽宁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贡献了45%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40%左右的第二产业增加值、55%左右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近30%的税收收入、61.1%的固定资产投资和63.7%的城镇就业。
“凤凰涅槃”“腾笼换鸟”进行时。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深入实施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突破辽西北、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县域经济发展“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实施三年攻坚计划,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更强、主导产业优势更加明显。
“投资不过山海关”?过去时
归根结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调结构,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为打破外界“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刻板印象,在优化营商环境上,辽宁给出的答案是:有诚意,下决心,办实事。
书记省长做“管家”,是辽宁的诚意。在辽宁,从书记省长开始,各级干部齐出动,担任企业和重点项目的“管家”,一对一跟踪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发展中的困难,大大提升了投资效率。近年来,大批外企央企民企纷纷看好辽宁,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德国宝马集团、法国雷诺集团、日本欧力士集团、美国英特尔等世界500强企业先后在辽宁投资兴业。今年9月底前,“项目管家”将在辽宁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做到无盲区。
将营商环境写进法规,是辽宁的决心。辽宁颁布实施了全国省级层面第一部营商环境法规,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今年,辽宁不断完善制度框架,修订《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辽宁省推进“最多跑一次”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机构办事,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为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4小时开办企业,是辽宁的速度。在沈抚新区,排一次队、去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20分钟营业执照申领、2.5小时印章刻制、1小时税务信息采集和申领发票,企业开办时间缩短至4小时,服务效能提升95%,申办要件由14个精简至2个,提交材料减少86%,企业开办时效全国最优。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次数,提供全时服务、上门服务,最终获益的是企业。
辽宁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之举,全力推进。如今,黑土地再次成为投资热土。
“2018年,我们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59个,签约总额8588亿元,今年上半年各类招商签约额达到5000亿元以上。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辽宁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辽宁省省长唐一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