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辽宁新闻

80岁老人坚持栽树35年 儿子接班完成绿色梦想

时间:2019-09-05
自动播放开关 自动播放

80岁老人坚持栽树35年 儿子接班完成绿色梦想

正在加载... < >

    康平县沙金台乡敖力营子村毗邻内蒙古,常年风沙弥漫、极度干旱,方圆数里寸草不生。但在村子三公里外,有一座由8万多株树木砌成的绿色长城。

    这座沙漠中的绿洲由一位80岁的农民一棵棵亲手栽种,为着这个绿色的梦想,这位耄耋之年的造林愚公,已经坚持了足足35年。

    一个普通农民的疯狂心愿

    老人名叫屈长友,须发皆白,耳聪目明,身板儿直溜,颇有些仙风道骨的意思。屈长友一家祖孙五代都生活在敖力营子村。据屈老回忆,在他小的时候,村子旁边就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常年的北风裹挟着漫天的细沙,刮起来漫天肆虐,有些房子都会被整个埋住。当时村里的土地基本无法种植,老老少少都受尽了这片沙子的苦。

    1983年,康平县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3岁的屈长友盯上了村子旁的荒岭沙丘。顶着家人反对和村里人的冷言冷语,屈长友硬是签下了承包500亩荒滩30年的合同。他要在沙漠造林。

    为着这个近乎疯狂的想法,屈长友其实已经思虑了很久。屈长友曾经在林校读了三年书,学到了一些沙漠植树的技术,他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改造这片沙漠。很快,屈长友变卖了家中的40只羊、12头牛、1头骡子和1头毛驴,连几年积攒的家底放在一起,凑了3万多元。屈长友用这笔钱买了树苗,带着妻子举家搬迁到荒山上,开始圆自己的绿色梦。

    无惧艰险沙漠上织出绿色屏障

    荒山上的环境异常艰苦,屈家人挖了个半地穴式的深坑,在坑顶盖上棚子,就作了房子。沙地附近根本没有水源,屈长友用牛车载着两口大缸,在村子间反复运水,又带着全家用半年时间,靠着铁钎子一点点在石头上刨出一口蓄水井,用来浇灌树苗。到了冬天就采雪化水来洗衣做饭。没有电,连灯都点不了,只能靠煤油灯和蜡烛照明,一部小收音机陪了屈长友20多年。

    种树的过程更是不易——细沙爱流动,很难挖出树坑;有的地方岩石裸露,需要刨出半米深的石坑后回填沙子和细土,才能把树苗种上;沙子存不住水,蒸发又快,需要经常运水浇灌。白天劳累了一天,晚上也不能好好休息,还要提防着狼群和蛇蚁。有一次,拉水的黄牛半夜被狼群撕吃得只剩了一张皮子,老两口吓得不敢出一口大气。

    如此战战兢兢35年,屈长友用他的艰辛和汗水,硬是在往日风沙弥漫的萧条旷野上织出了一幢绿色屏障。

    子承父业绿色梦想不曾间断

    2005年,65岁的屈长友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屈长友的大儿子屈广德搬到了荒山的小屋,一边照顾父母,一边接下了父亲的种树事业。

    屈广德今年55岁,也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善言谈、踏实肯干。屈长友将自己造林的经验倾囊相授,屈广德也和土地打了数十年交道,一点即透。父子俩很有默契地将这片绿洲越扩越大。

    种树并不能带来什么经济收益,每年还要投入近万元的资金,屈家人就靠着种上几亩地,养些家禽家畜贴补家用。“我年纪大了,花不了几个钱。”屈长友笑呵呵地,不把这当回事。

    2013年,屈长友的儿子屈广德在铡牛草时左手不慎插入旋转的铡草机内,手掌当场被绞碎,不得已做了截肢手术;不久,屈长友的老伴儿因为雪后山路太滑,摔在地上,胯骨骨折。本就清苦的一家人连掏出治病的钱都吃力,可就算这样,屈长友也没有动山上的一棵树。老爷子斩钉截铁:“这林子不能卖,没钱我可以想办法,树要是被砍了,这里可就全完了。”

    屈家人的坚持渐渐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屈长友翻盖了房子,县林业局和农业局帮屈家通上了电,乡里和村里的政府还替他们修缮了一条小路。

    如今,500亩白沙漫漫的荒丘早已看不出原来的萧条景象,取而代之的是8万多株沙棘、榆树、柳树、杨树和松树。杨树胸径达45厘米的已有5000多株,松树胸径多在25厘米以上,村里的环境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屈家的“绿色战士”,真的击退了沙漠。

    屈长友提前对儿子留下了“遗嘱”:无论如何,这片林子都要留下去,还要让它的规模越来越大。得空时,父子二人结伴巡山护林,远远看去,两人坚毅的身影与大片的青山融为一体,就像两棵挺拔的树。

  1. 上一篇:女子礁石上拍照被撞落水俩体育老师跳河奋力救人
  2. 下一篇:青年民警孙浩:做一个创新农村警务、践行枫桥经验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