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辽宁新闻

沈阳新民市“输血式扶贫”变为“自主经营性脱贫”

时间:2017-06-26

  低保、扶贫专项资金……对于贫困户而言,依靠政府相关政策,就能摘掉贫困的帽子。但脱贫后再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原因是贫困户没有主要的经济来源。

  新民市在产业扶贫方面,通过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年底领取分红的模式,使“输血式扶贫”逐渐变为“自主经营性脱贫”。

  去年新民完成产业扶贫项目21个

  人均增收1500元

  2016年,新民市在扶贫攻坚上取得了丰硕成果。针对人均收入低于3330元的贫困人口及贫困村,通过多项措施完成了“五个一批”等脱贫工作。全年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601人;移民搬迁和危房翻建安置一批83人;医疗救助扶持一批1838人;教育扶持一批70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1364人。

  其中,产业扶贫效果明显。通过鼓励、扶持发展棚菜、寒富苹果、畜禽养殖、林下种养等特色主导产业,2016年,新民市建档立卡户(890户)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得到了政策扶持,人均收入超过3600元。

  统计显示,2016年新民市完成产业扶贫项目21个,其中西甜瓜项目4个,种植面积达4000亩;金花葵项目3个,种植面积达100亩;寒富苹果项目11个,种植面积达2500亩。项目增收总值1500万元,人均增收1500元。

  葡萄冷棚

  让贫困户重见希望

  在新民市产业扶贫工作中,周坨子镇大坨子村的冷棚葡萄颇具亮点。

  上午10时,年过半百的王俊泉,在安顿好媳妇之后,立刻前往葡萄冷棚,他仔细检查着每一串葡萄,并清理秧苗下的杂草。

  “还有半个月就能上市了,听说今年价钱还不错。”王俊泉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这也是他自2014年以来,为数不多能够高兴的事。

  3年前,王俊泉妻子突然患脊髓炎,为给妻子看病,王俊泉拿出了所有的钱,欠下十几万的外债,也没能改变妻子瘫痪的结果。为照看妻子,家里的8亩地逐渐荒废,王俊泉一家成为了贫困户。

  王俊泉告诉记者,去年年底,村里有冷棚葡萄项目,对于贫困户,只需要提供自家的承包地,会获得固定的受益,效益好的话,年底还有分红。因此,王俊泉一家再次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在大坨子村,与王俊泉家经济状况相同的还有13户。

  贫困户年底预计

  可领5000元分红

  大坨子村的13户贫困家庭,共计18人,这些贫困人口中,基本为因病、残疾原因致贫,从资产资源看,13户贫困家庭除承包地及现居住房屋外再无其他资产。

  周坨子镇镇长王连秋表示,这些贫困人口存在着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经营不了承包地或经营承包地效率低的问题,对此,镇里推出了“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党建脱贫攻坚模式,即:引进帮扶单位的帮扶资金,企业承担风险,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冷棚产业,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年终获得效益分红。

  该项目的预期目标为,三年后全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3600元以上),五年后(即到2020年)超过沈阳市扶贫标准(6000元以上),实现全部脱贫。

  从2016年开始,大坨子村的13户贫困户全部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获得了冷棚的入股分红权。通过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

  王连秋告诉记者,在走访市场之后,今年葡萄的行情在7元/斤左右,18个冷棚,产量都在5000斤左右,去除管理费用、入股企业的费用,纯收入可以达20多万,保证贫困户今年年底分红在5000元以上。

  利用三年扶贫将

  由“输血式”转为“自主经营”

  2016年,周坨子镇共接收中央及省市精准扶贫(到人)资金24.25万元。共扶持贫困户33户78人,每人补助金额3109元。同时,争取危房改造资金45万元(改造0.5万元;新建5.25万元),对6户建档立卡户实施了危房改造,为8户建档立卡户新建了住房。

  但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后不返贫,恢复其经济来源至关重要,就像大坨子村的葡萄冷棚项目一样,周坨子镇正是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扶贫项目,对家里有承包地且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动员以土地入股发展冷棚葡萄产业;针对家庭土地较少且具备从事简单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帮助购买牛、羊、仔猪等发展养殖业。

  目前,全镇贫困户共发展冷棚165亩,养殖蛋鸡2000只、养牛11头、养羊50只。同时,利用发展设施农业用工需求优势,推荐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棚区进行劳务用工创收。

  周坨子镇第一书记徐占海表示,力争通过三年的摸索示范,总结经验,扩大产业规模,继续增加贫困户经营性收入。到2020年,全镇贫困人口将由“政府供养、输血式扶贫”变为“自力更生,自主经营性脱贫”。

  • 上一篇:辽宁锦州监狱木柴加工厂起火 过火面积500平米
  • 下一篇:夏德仁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