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世界卫生日是4月7日,主题是抑郁症。
来自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2017年3月的门诊数据显示,每天都会接待青少年患者15-20个,其中抑郁症患者8-10个。
相关专家表示:13岁到19岁是抑郁症高发期,青少年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表现症状不一样,家长和老师不能轻视孩子的抑郁症,更不能掩盖逃避。
父母吵架要离婚她开始频繁肚子疼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心理科主任王永柏对儿童精神抑郁现象一直非常关注,儿童抑郁障碍是指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期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
美国研究者的调查表明,抑郁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0.4%~2.5%,在青少年中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10%。王永柏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病因的主要方面一个是家庭,一个是学习压力。
陈沫(化名)11岁,是沈阳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上个月她突然开始频繁肚子疼。
到医院检查一圈下来,医生并没有检查出陈沫有什么实质病因。可是隔几天陈沫又肚子疼,陈沫妈妈急了,带着女儿到沈阳大医院做更加详细的检查,妇科、内科、外科,腹部B超、磁共振都做了,但就是检查不出陈沫身体到底哪个器官有病变。
这样的事情反复发生几次后,最后一位医生建议:“你们还是带孩子去精神科看看吧。”陈沫妈妈开始很抵触,她很反感医生暗示她家孩子精神有问题。
在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王永柏主任确诊陈沫患有轻度抑郁障碍。查找病因,竟是陈沫父母造成孩子的抑郁。
原来,陈沫父母因为感情问题,经常吵架,甚至当着陈沫的面大打出手,陈沫感觉父母要离婚了,父母也不再爱她,在同学面前她不仅失去了往日的欢笑,而且变得自卑,抬不起头,自我感觉低人一等。11岁的她常常默默地流眼泪,甚至闪过轻生的念头。
但自从她肚子疼后,父母都围着她转,也因为她生病相互开始说话,并且一起为她的病忧心。于是,陈沫渐渐在潜意识里希望自己经常肚子疼,以此引起父母关注。
找到病因后,经过心理医生的语言沟通,心理疏导,辅助小剂量药物治疗,陈沫才恢复往日的健康快乐。
少女留遗书出走
自称学习压力大
近期不断有青少年轻生事件发生,王永柏主任也关注到了,他说:“十六七岁的青春期正是青少年抑郁症高发期,而学习压力是诱发抑郁的一大主要原因。”
王主任手里有一份遗书,是中学生李涵(化名)留给父母的。李涵在遗书中情绪失控,她说:“我每天睁开眼睛就是学习,放学就是补课,回家还要练琴,有时候很想回到儿时,在小区广场可以无忧无虑地疯跑。现在再也没有那样的时光。同学们都在补课,学英语、学奥数,学物理,成绩一个比一个高。光学习好还不行,还得会两样乐器,妈妈每次提起别人家孩子成绩好,钢琴还达到了八级水平,就羡慕得不得了,总是说我懒不练琴,我感觉压力太大了……”
李涵是一名初三学生,平时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不久前对学习突然失去了兴趣,父母、亲戚轮番找她做思想工作,以为她早恋了,但无论家长怎么着急,李涵对学习还是提不起兴致。就在最近几天,李涵留下一封遗书称:“太累了,想清净一下,希望父母不要再找她。”
“孩子自己个性要强,父母赋予期望值过高,当孩子觉得自己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就会形成心理落差,进而造成心理抑郁。”王永柏说,李涵的例子很具代表性,就是学习造成心理压力过大。
这里有孩子自身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问题,也有家长给孩子身上加的筹码过重问题,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上各种学习班、特长班,一直到小学、初中、高中,补课班种类不断增加,家长都希望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在学校,同学之间、老师之间、学校之间攀比愈演愈烈,比成绩,比体育,比艺术特长班演出。
“很多孩子家长打电话咨询我,问我为什么孩子一面临考试阶段,就天天做噩梦,半夜惊醒喊叫,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了。”王主任说,家长、学校都应该真正做到给孩子们减压,因材施教,不要拔苗助长,不要盲目攀比追求成绩。
青少年抑郁症表现与成年人不同
4月7日,世界卫生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深入社区、大学校园,为居民以及大学生现场答疑解惑。专家发现,多数人了解成年人抑郁症的表现症状,但对青少年抑郁症表现却了解甚微。
“这正是很多青少年患上抑郁症但却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原因。”王永柏主任说,青少年抑郁症表现与成年人抑郁表现区别较大。
成年人抑郁症主要有三大特征,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情绪持续低落,郁郁寡欢,悲观厌世,常常无缘无故地流眼泪。其次就是自我封闭,不愿意出门,不愿与人交往,情绪呆板,总以“灰色”的心情看待一切,另外就是兴趣下降,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内心总觉得苦闷、无助、无望,总感到活着没有意思。
“儿童以及青少年抑郁症常常表现在躯体上,表现不特别,也不明显。”王永柏称,儿童以及青少年抑郁症有的会表现出不舒服,恶心、呕吐、肚子疼、脑袋疼、失眠,或者乱扔东西,无缘无故乱发脾气,烦躁不安,也有的表现为沉默,绝望,不爱与人交流。
专家提醒,不要把青少年的一些抑郁症状误当做青春期的叛逆,对于异常的表现要注意观察,主动咨询心理医生。
13岁-19岁是青少年抑郁高发期
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3亿多人正遭受抑郁症困扰。
青少年心理状况亟须关注在抑郁症的各种发病群体中,《全球疾病负担》 研究显示,中国10~24岁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自2005年至2015年间显著增加,接近全球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1.3%的患病率水平,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
王永柏主任根据自己多年出诊经验总结,13-19岁是青少年抑郁症高发期,该年龄段就诊患者在逐年增加。
过去,很多人对孩子抑郁问题存在认识误区,发现孩子情绪异常也不愿意就诊,生怕别人知道孩子精神有疾病,也怕给孩子戴上一个“精神不好”的帽子。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情绪异常不是病,过了那个阶段就好了。
儿童抑郁症发作的平均病程约9个月,大多数在15-18个月后抑郁症状基本缓解,少数在3个月内缓解。青少年发病愈后与成人接近,一般愈后尚好,但不及时治疗,疾病可逐渐发展。可出现适应不良、学习困难甚至自杀。
王主任提醒家长,必须重视儿童、青少年抑郁问题,多数只需要心理疏导就能治愈,轻度抑郁障碍辅助小剂量药物就可以,而等到发展成严重的抑郁障碍就达到了疾病状态,需要系统和长期治疗。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刘冬梅
相关链接
抑郁是青少年致病和致残的主因
曾经的小微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去年如愿以偿考上了沈阳的一所重点高中。可是出现在王主任面前的小微,却跟活泼开朗完全不搭边。
“整个人显得很低落,闷闷不乐,没有什么话题能让她感兴趣。”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王美娟称,小微已经患上了抑郁症,而且已经到了必须用药物治疗的程度。
小微的家长介绍,出现这种情况已经两个多月了。这两个月中,小微一直都无精打采,没有任何事情让她高兴。以前非常愿意和同学出去玩,现在完全不愿去,曾经的好朋友约她也不愿出去。到后来,连学校都不想去了,变得特别敏感,总是无缘无故地哭。孩子自己说,没有任何事情能让她高兴,活着真是痛苦,死了也许就解脱了。家长以前还以为只是学习压力大,没有太在意。一听孩子竟然有了轻生的念头,赶紧带孩子就医。
但是和小微聊天发现,她并没有在学校遇到什么大的打击和挫折,学习成绩也不算差。“可能以前在班级是数一数二的学生,到重点高中大家学习都很好,她就不算太拔尖了。心里就有落差,慢慢累积,排遣不出去。”王美娟说。
和小微一样,年纪不大却得抑郁症的青少年人数在近几年不断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青少年健康》报告显示,在10岁至19岁的青少年中,抑郁症是致病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对于青少年抑郁甚至是自杀人数增加,也是有很多原因。“首先就是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高投入给孩子带来的单一价值体系,让孩子觉得考好成绩、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天分,在家长的这种教育之下,孩子就会丧失自身的潜在能力,丧失了兴趣,变得情绪不稳定,引起自杀。
其次,独生子女较多,从小被宠着长大,耐挫折能力和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都和年龄不相符。遇事会感到很无望,挫败感强。心理承受力差。
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王美娟也给了家长一些建议。“除了关注成绩,更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王美娟说。有一部分孩子不善于表达,可能在学习遇到了打击或者受了委屈,不愿意诉说。那家长就要经常观察孩子的举动。
“如果女孩以前爱美,却突然不愿意打扮了。以前愿意和朋友出去,现在却突然爱宅在家里了。发现这些变化后,就应该多了解一下。”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胡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