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入关东,辽宁校服改革新进展的喜讯,也随春风传遍校园内外。
为提升校服生产企业的标准意识,辽宁省质监局近期组织举办了“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及校服标准培训会”,对涉及校服产品的3项标准进行解读。此举不仅积极响应了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于加快落实“校服新政”的呼吁,还意味着辽宁省深化校服改革的工作驶向快车道。
辽宁上下已撸起袖子,做好准备告别“面口袋时代”。
“撸起袖子”学标准
省内40余家校服企业集中接受培训
3月29日,辽宁省质监部门召集了全省40余家校服生产企业负责人,参加“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及校服标准培训会”培训会。会上,相关工作人员对《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以及涉及校服产品的《中小学生校服》《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等3项标准进行了解读,还与参会企业就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2015年6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推出“校服新政”,明确规定校服安全与质量应符合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质量标准,并就校服款式、校服采购、校服管理等事项做出了明确的指导规定。
“新政”为校服质量标准划出了明确底线,如何落实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礼雅小学校长蒙兰凤率先发出呼吁,“校服生产企业要有担当,不能把校服只当成一门生意来做,要把提升校服品质、保卫孩子身心健康作为企业的使命。”
把好校服质量关,必须从企业开始做起。为落实校服标准,辽宁“撸起袖子”从企业培训入手,有效推动了校服质量的提升。
辽宁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培训进一步增强了校服生产企业标准化意识,有助于校服质量和品牌的提升。
反馈:
超九成家长学生期盼校服改革
学生看款式家长重质量
记者在辽宁省内多个城市的随机走访中发现,约有超过九成的学生及家长期待校服改革。其中,学生更关注款式上的变化,而家长普遍关心校服质量方面的提升。
有网站曾发起一项“你喜欢运动式校服吗”的调查,结果显示,73.26%的网友说“不”,11%的网友认为尺码单一不合身,14%的网友表示校服分不出性别。
沈阳一位中学生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吐槽:“过去校服太丑了,同学都不愿意穿。有人偷偷改了款式,还被点名批评了。”更多的学生表示,最羡慕韩剧、英剧里的学生校服,希望学校能把校服改成类似的款式。
而家长们对校服问题的关注,更多集中在质量上。沈阳某小学的部分家长表示,“孩子现在身上穿的校服是所有衣服里最便宜的,比起上海、广东那边朋友家孩子订的校服也便宜很多,有点担心质量能否达标。”大连某中学家委会代表则向记者表示,渴望了解校服改革的具体内容,期待政府或学校推出相关讲座。
专家:
落实新政还需“抓放结合”
机制“阳光透明”是关键
据今年全国两会相关权威报道:此前,上海、江苏、安徽、广东等沿海省份,在落实校服新国标的速度和效果上,明显领先于东北及中西部地区。有代表建议,教育、工商、质监部门应当严查地方保护行为,尤其是以“定点”“定商标”等方式干涉交易的乱象。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职业服研究所副主任厉莉告诉记者:“中小学校服购买的本质是一个市场行为,但具有特殊的社会属性。”因此,需要按照校服新政的要求,进行“有抓有放”的综合管理,避免走入行政误区。
如今,辽宁已在东北地区,率先探索将校服质量管理关口前移,必将打破地区整体的落后局面,但要全面告别“面口袋时代”,还需要多多参考先进省份的经验,有方向地“加油干”。
据悉,上海是率先推行校服新政,并已取得不错成绩的代表地区之一。这主要得益于,其创造了一系列张弛有度的校服管理办法。据相关人士介绍,上海在全国率先实行以校服价格备案代替限价的做法,就特别适合上海家长的需求。
无独有偶。广东省也于4月初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意见》,对现行校服选用,采取公开招标的模式进行制度设计,充分了体现家长和学生意愿,以实现校服“一校一款”目标。
厉莉建议,各地参考先行地区的经验,在对待校服改革的问题上,避免过分强调地方利益。应秉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市场规律行事,相关责任部门应统一按照新国标,严格执行,加强监管,同时确保校服采购、生产流程更加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