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给了我们更多可能!”得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刚刚发布的政策——力促先进制造业和融资租赁业发展,北方重工集团投资经理任川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辽宁自贸试验区成立后,老牌国企北方重工找到了新机遇,他们瞄准新产业、新业态,先后在沈阳片区内成立了两家公司——北方重工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和北方重工集团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任川说,最吸引他们的,是自贸试验区内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4月1日,辽宁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我省聚焦投资管理、贸易便利、金融开放等领域先行先试,各片区一项项新政不断推出,让企业经营者惊喜连连。
“或许不会那么顺利。”注册企业之前,任川心里还是没有底。可接下来的申办过程却让他倍感意外:政务服务中心为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内资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提供无偿全程代办服务。不到一个小时,任川就拿到了营业执照。
之后,任川多次参加由沈阳片区组织的业务培训辅导会、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交流会。如今,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产品配套企业找到北方重工洽谈合作意向。
在沈阳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看来,这正是自贸试验区给企业带来的获得感——加快优势资源、优质企业、优秀人才汇聚,提升产业比较优势、集聚力、竞争力和辐射力。
良好的发展环境,让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新的规划和期待。“我们将由产品制造商向工程技术成套商及工程技术服务商转型,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公司。”任川说。
从今年4月揭牌成立至今,承载着国家战略重任的辽宁自贸试验区在一项项“润物细无声”的制度创新中不负使命、砥砺前行,释放出改革创新的发展活力。截至8月31日,辽宁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13319家,注册资本达1867.3亿元。
记者感言 经济学里有个理论,叫微笑曲线理论。嘴唇部分是生产制造;两个嘴角,一个是研发与设计,一个是营销与服务。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而处于中间环节的生产与制造附加值最低。
停留在“微笑曲线”的底部,并非制造业的长久之计,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因自贸试验区带来的机遇,北方重工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由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在新产业的拉动下,对生产要素重新实行市场配置,力图将产业做深、做透、做专、做精,带动效益增长。
□本报记者/董翰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