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10月起,一项新的改革举措在全省范围内施行,这就是企业登记注册“二十六证合一”。减少证照数量、简化办事程序,让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
这样的改革“大手笔”已屡见不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一直将完善体制机制作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克服矛盾与困难,推进振兴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5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就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提出“四个着力”要求,并指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
这是继2014年7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办公厅赴辽宁回访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以来,第二次把体制机制问题摆上振兴发展亟待解决问题的首位。
2016年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更是把体制机制问题列为当前矛盾和问题的根源之一。
无疑,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是针对辽宁当前突出矛盾和严峻挑战,加快实现振兴发展开出的最重要的一剂良方。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三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牢牢抓住完善体制机制这一主线,从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要求的实施意见,到对其中完善体制机制目标任务进行细化;从制定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把“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细化成33条工作任务,到按年度进行任务分解,制定三年滚动计划。完善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全省上下认识到位、措施有力。
清源疏浚修渠,引得一池活水。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对外开放……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在老工业基地扎实推进振兴发展的实践中激发出了新的强大动力。
政府与市场理顺关系释放活力
大政府、小社会,强政府、弱市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未理顺曾经是制约辽宁市场经济发展的顽疾。
早在2015年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就明确指出,要以自我革新的决心和勇气,进一步简政放权,扎实推进政府机构的优化设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既不越位,也不缺位。
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这是我省向体制机制顽疾打出的“当头炮”。
沈阳市和平区红星门诊部的孙桂荣,十多年来每年都要给卫生部门报送年审材料,往年材料报上去大约一周左右时间,工作人员才会到门诊部现场勘验,而今年她去办年审,当天勘验人员就已到场。这种转变正是沈阳市和平区政务审批服务局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压缩行政审批环节的结果。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推动简政放权。2013年以来,我省已取消调整省政府行政审批等事项2146项,各市取消调整行政职权1.2万余项,并全面取消了省、市两级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去年年底,我省制定了《辽宁省权责清单管理办法》,建立起权责清单的制定、公布、运行、调整和管理机制。
放得下还要管得住、服务好。我省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让监管不再“任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编制《省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效率。
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在去年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要通过深化改革释放振兴发展的动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内设机构,深挖编制潜力。
省政府“真刀真枪”地推进内设机构精兵简政改革。率先推动新一轮“三定”规定的调整,仅在去年,就精简处室85个,减少干部职数192名,收回人员编制104个。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而企业最敏感的就是包括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在内的软环境的好与坏。大力优化软环境,我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又有了新的突破口。
2016年年初,《关于优化投资环境的意见(试行)》打响了优化软环境的第一枪。4月,省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12月8日,《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公布,以省级地方法规形式规范营商环境,这在东北还是首次。今年以来围绕营商环境建设全省共完成3批次专项检查,并对营商环境案例启动问责机制。我省各界积极参与营商环境建设,良好社会预期和舆论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在此基础上,全省上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从实施“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到如今的“二十六证合一”,数字变化的背后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创业者、经营者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今年前8个月,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03572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2.1%,注册资本(金)1010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1.1%。市场的内在活力得到了充分释放。
国资与民营两手齐抓两相并重
今年6月,辽宁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成功发起设立了总规模37.5亿元的省内首只交通发展产业基金。方案报备、合同签订、工商注册、渠道沟通、业务审批、资金调配等一系列规定动作和必要流程,只用了5天时间,创造了我省引进巨额资金投资的“交投速度”。
“这个速度,在从前不可想象。”公司董事长徐大庆感慨道:“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集团,唤醒了国有资本存量资产的内生动力,放大了国有资本的撬动作用。”
一子落而满盘活,国资国企改革所释放出来的活力与取得的效益令人振奋不已。
辽宁国有企业比重大、基础好,这是振兴发展的难得资源,也是优势所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完善体制机制的一道“必答题”。
李希在今年全国两会辽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强国企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结构之中。
近三年来,以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重组等为代表的一批国资国企改革在全省上下积极有序推进。
从2016年4月起,我省陆续组建了省交投集团、水资源集团、环保集团、地矿集团、粮食集团、城乡建设集团、工程咨询集团7户企业集团。全省14个市围绕文旅、交投、城市建设、粮食、水务等产业,新组建了71个企业集团。
新体制带来新效益。截至今年7月末,6户新成立集团(不含地矿集团)资产总额达312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17.8亿元。
为了摆脱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局面,我省大力推进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重组。大连冰山、东北制药等骨干企业通过股权多元化改革,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项目合资合作等方式,仅去年一年,我省就引入各类资本569亿元,进一步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
作为市场的另一主体,民营企业是富民强省的重要引擎,也是扩大就业的蓄水池。“要壮大民营经济与做强国有经济两手抓、两并重。”这是省委、省政府的精准认知。
今年9月,陈求发在全省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民营经济是我省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重大方针,积极营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辽宁气候”,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
近三年来,民营经济这块短板正在一点点补齐。2016年12月23日,辽宁振兴银行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在沈阳筹建,成为目前东北地区第一家获批筹建的民营银行,释放出了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
同在这一年里,我省分两批向社会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2017年又发布了12个PPP重点示范项目,总投资403.79亿元。目前全省已有35个PPP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661亿元。
而今,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努力取得了新收获,今年年初,我省大连、鞍山、营口、辽阳及盘锦5座城市入选东北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重点在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创新环境建设领域开展示范工作。
国有企业与民营经济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已形成互相促进的良好局面,共同为辽宁的振兴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对接与融入点面结合开拓新局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既包括对内的深化改革,更包括对外的开放发展。
持续推进开放驱动,培育国际竞争力。辽宁正以宽广的国际视野,长远的战略眼光,不断拓展经济发展新的更大空间。
9月20日,对于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来说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天下午,沈阳弘星惠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功注册,成为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的第1万户新注册企业。
挂牌仅半年,辽宁自贸试验区以新体制新机制吸引各路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在辽宁设立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赋予辽宁的重大任务和光荣使命,更是辽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抓手。
这半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辽宁自贸试验区紧抓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对外主动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重构;对内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沈阳、大连、营口三大片区不断创新举措,先行先试,深耕国家试验田。
眼下,辽宁自贸试验区重点推进的创新举措正在有序推进,截至8月末,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13319家,注册资本达1867.3亿元。
自贸试验区只是辽宁开放发展的一个点,而在更广阔的面上,一幅全方位开放的蓝图正在绘就。
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战略,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京津冀等经济区,构建起区域合作的新格局。
我省先后制定并印发了《辽宁省参与“一带一路”实施方案》和《辽宁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十三五”建设规划》两个纲领性文件;建立了国际产能合作重点项目库,储备了105个“走出去”合作项目,一批重点项目纳入国家“一带一路”专项规划及国家中蒙俄经济走廊项目储备库;成立了辽宁“走出去”企业联盟,已有120家企业加入,引导关联企业、关联产业抱团出海;重点布局通往欧洲的三条国际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努力形成承南启北、连接国内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全面铺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近三年来,“一带一路”沿线上来自辽宁的印迹日益增多,来自辽宁的影响不断扩大。
今年8月,大连重工与中建材国际装备在泉水基地码头举行克罗地亚普罗切港抓斗卸船机、斗轮堆取料机发运仪式。这是大连重工与中建材国际装备合作项目,也是大连重工首次向欧盟国家出口大型成套设备,设计、制造首次全部采用欧洲标准。而今已有越来越多像大连重工这样的辽宁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
与此同时,我省还不断加强辽宁与江苏、沈阳与北京、大连与上海深度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大连金普新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试点试验,积极构建起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开放新格局。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以知难而进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扎实推进振兴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凤凰涅槃的老工业基地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振兴发展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