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辽宁新闻

把“钉钉子”精神 固化下来传承下去

时间:2017-12-05

  虽然我们在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工作“庸懒散拖”,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方面存在着“中梗阻”“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为此,沈阳市要求坚持并弘扬“钉钉子”和“马上办”精神,并出台了十大举措。

  钉钉子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由钉钉子衍生出来的重要意义却十分深刻。现实工作中,一些干部埋首于会议多、文件多、讲话多这“三多”,久而久之渐成习惯,只愿意浅尝辄止,不耐烦脚踏实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钉钉子精神是各项工作的成事之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尤其需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一锤一个深度地推动各项工作。

  当前,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改善民生福祉等工作艰巨且繁重,一个单位、一个地区面貌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需要弘扬“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接着敲,把钉子钉实钉牢,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要钉好钉子光靠决心和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好制度手段。一方面,要通过制度明确责任,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主动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制度化手段,让抓落实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文化。这样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过程。

  譬如现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检查和整治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可是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各项工作的难度只能越来越大,政策式、突击式治理可以猛药见效,却往往时过境迁,雨过地皮湿。归根结底,制度要管长久,管根本。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在借鉴国际规则的同时,更好地探索出适合辽宁自身发展的规则和制度,努力实现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制度创新。如此,营商环境建设才会有台阶式的稳步提升并体现为制度化成果。

  钉钉子、抓落实不应该看作一时之需,而应该形成一种常态。以制度推动落实,以成效检验落实,形成狠抓落实、善作善成的鲜明导向,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最终,通过不懈努力,让“钉钉子”精神固化下来、传承下去,成为从上至下的一种习惯、一种文化,成为广大干部的职业操守、自觉追求和实际行动。 本栏邮箱:

  pinglunbu333@sina.com

  □张 健

  • 上一篇:西市区检察院举办 不忘初心知识竞赛
  • 下一篇:葫芦岛成东北出口花生第一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