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半岛晨报、海力网首席记者王琳) “把我的眼角膜留给处于黑暗中的人,给他们带来一丝光明。”他在生命弥留之际辗转千里回到大连,只为身后留下光明,让他人的世界不再黑暗。39岁的姜春国成为市直机关干部自愿捐献眼角膜第一人。
2017年12月1日,姜春国去北京等待心脏移植,但他没有等来生命最后的希望,入院后发生多次心脏骤停,随时都会心跳停止。患病期间他多次表达去世后捐献器官和角膜,帮助别人。家人紧急与大连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经过评估后,因病情较重,肝、肾受损,只有角膜可以捐献。姜春国及家人希望能把角膜捐献给家乡人,但角膜捐献时限是去世后6-12个小时内获取,可行的方案是协调北京方面的医院协助获取。此时家人做出决定,叶落归根返回大连捐献眼角膜。
12月2日下午2点,姜春国携带呼吸机从北京出发。不幸的是在返连途中,他停止了呼吸。经过近10个小时颠簸,12月3日零时10分,北京999救护车停在三院急诊门口。此时,大连市红十字会、市直机关工委领导都等候在三院眼库,眼科医护人员已经做好角膜获取的一切准备。一位可敬的机关干部,他回到了家乡,实现了他生前的美好愿望,他留下的眼角膜,至少有2名大连眼疾患者因为他将重获光明。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鼓励动员干部去世后捐献器官或遗体。在机关干部的带动和影响下,遗体和器官捐献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市红十字会接受遗体、器官、角膜登记3968人次。登记者中有军人、医生、教师、工人、农民,还有机关干部。截至目前,本市已实现角膜捐献36人、遗体捐献346人、器官捐献29人。 眼组织捐献条件
无严格的年龄限制(由医学专家最终决定);死亡原因明确;无传染病;无恶性肿瘤已侵犯眼组织者以及白血病、播散性淋巴瘤、脑胶质瘤等;无某些眼部疾病、眼角膜的固有疾病以及近视眼激光手术及多次内眼手术治疗。
患有以上疾病不能作为供体角膜移植,一样可以捐献眼球作为教学科研。 眼组织接受工作流程
捐献人死亡后,执行人立即通知眼组织接受机构,经接受机构医疗评估适合捐献,持捐献人死亡证和眼组织捐献登记卡与接受机构办理捐献手续,接受单位进行眼组织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