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辽宁新闻

病魔前她和他都选择了坚守

时间:2017-12-06

  12月1日,王俊堂、王凤杰夫妇手捧全国“最美家庭”荣誉证书在自家房前合影留念。

  2003年,50岁的王凤杰检查出恶性黑色素瘤,当她哭着接受了截肢的现实,又被告知“可能活不过半年”。为了帮助妻子与命运抗争,让妻子快乐起来,王俊堂一边开导呵护,一边吸引村民前来陪伴。农忙时,他背着妻子到村外的稻田地里,查看自家水稻的长势; 农闲时,夫妻二人就拿起麦克风合唱那首《最浪漫的事》,享受一起慢慢变老的幸福。14年过去了,妻子依然健康快乐,这个家还被全国妇联评为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

  在盘锦市盘山县沙岭镇西灰村,“乡野书堂”是一个著名的去处。

  从外面看,“书堂”就是一间普通民房的后屋,但走进去看到的是满眼的书画作品,正中央的会议桌上纸笔正散发着墨香。再往里走,投影仪的幕布几乎占据了一面墙,幕布上方是投影仪和彩灯,幕布下的地板上摆放着家庭点歌机、音箱和电子琴。

  两类物品显示,这间书房不仅可供读书作画,还可以K歌练唱。

  12月1日,盘山县妇联主席孙凤萍在这间“书堂”里,当着乡亲们的面把全国“最美家庭”荣誉证书交给了王俊堂和他的妻子王凤杰。有些激动的王俊堂当场发表获奖感言:“从小到大,我家一直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一直和和气气。我爱人王凤杰嫁到我们家,一共伺候了四位老人,曾被评为全县的好媳妇。我对她的评价就是‘4心+1馨’,她把孝心给了老人,爱心给了子女,诚心给了亲朋好友,善心给了街坊邻里,把温馨留给了我。我们的子女不仅做到了遵纪守法、热爱祖国,还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成绩,这个全国‘最美家庭’的荣誉,我觉得我们家够格!”

  洗不掉的黑斑

  竟然是致命疾病

  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又一路干到学校领导,王俊堂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妻子王凤杰一边在学校当临时工,一边侍弄家里的1.2公顷水田,是远近闻名的贤惠媳妇。20多年的省吃俭用,让这两口子在2000年前后的三年办了三件大事:盖了四间房、儿子结婚、女儿出嫁。

  儿女各自成家,夫妻俩松了一口气,但平静的日子没过上几天,就被王凤杰脚上长的几块黑斑打破了。

  2003年秋,王凤杰到自家稻田地里光脚扬了半天肥。干完活儿时她发现,右脚跟上有几块黑斑,怎么洗也洗不掉。当时王凤杰50岁,回家之后,她还跟丈夫幽了一默:“真是老了,脚上都长斑。”

  就是这几块黑斑,很快成了全家人的心病。

  入冬的时候,王凤杰多走几步路,有斑点的地方就开始渗血,虽然没有明显的疼痛感,也不影响日常生活,但一家人总觉得这是个事儿。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王凤杰在家人的陪伴下,到医院专门给斑点处做了病理检查。

  几天后拿到检查结果的儿子说没什么大事,就独自去了沈阳。后来王凤杰才知道,拿到病理诊断的儿子当场就被告知母亲得了恶性黑色素瘤。儿子到沈阳后,买了一张地图挨个医院跑,咨询怎样才能治好母亲的病。结果几乎所有医生都告诉他,只有截肢一种选择。因为不死心,他又上网咨询北京的医院,得到的结论仍然是必须截肢。后来他又请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校友打听国外的治疗方法,得到的答案还是截肢。

  几天后,王凤杰看到儿子和丈夫悄悄地说着什么,而且脸色都很难看,就喊来儿子追问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儿子跟母亲说:“这个病啊,咱得往难处想。”即使有这样的暗示,行动自如的王凤杰也想不到几天后自己就要截肢。

  2004年3月1日,王凤杰刚走进沈阳的一家医院,就被同病房刚刚做了截肢手术的病人吓了一跳。不过,她听说截肢的原因是骑摩托车出了严重车祸,就没往自己身上想。直到4天后的傍晚,当两名前来会诊的医生一再要求她要配合治疗,她才反问了一句:“怎么的,你还想把我的脚给锯下去啊?”

  王凤杰说:“当医生告诉我要把有病的脚锯下去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医生说得很清楚,不截肢命就没了,但是让一个能走能跑的人突然接受这样的事实太难了。”

  丈夫生病时她拒绝离婚

  14年过去了,王俊堂再次提起手术前的那个夜晚,仍然一个劲儿地摇头:“太难了,谁都接受不了,但又不得不接受。谁都想劝两句,可话到嘴边又觉得说什么都没劲。”

  当王凤杰从手术室出来时,因为上火,王俊堂已经出现了听力障碍。王凤杰说:“当时他已经承受不了,我都不敢当他的面难受。直到第四天他下楼买东西时,我才放声嚎了一场。”看我哭得太伤心,邻床比我先做手术的大姐就挪过来劝我:“你别这样,你这样,家里人怎么办,他再倒了,这一家不就完了吗?”

  比截肢更可怕的是,出院时王俊堂又无意间听到了一句话:“有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做完手术也活不过半年。”

  回到家里,当王俊堂偷偷把这句话告诉妻子时,王凤杰反而坚强起来,“当时我也想明白了,怎么都是死,成天哭是死,成天笑也是死,我为什么不笑着面对。我要是坚强点,俺家老头还能好受点。”

  生命只剩最后半年,王俊堂每天都会陪妻子说说话,回忆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1971年,两人刚谈恋爱,王俊堂就有一个被保送上大学的机会。当时王凤杰就表态:“你该上学就去上学,不能因为我耽误了前途。”因为家里已经有一个哥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湖南,父亲做出了不让去的决定,两人的恋爱才继续谈了下去。

  1972年,王凤杰嫁入这个当时有13口人的大家庭,但婚后一年多却没孩子。王凤杰再次表态:“我要是有病的话,绝不耽误你,你本身就是老师,而我还没什么文化。”

  1973年,王俊堂的三哥三嫂搬出去单过时,给王凤杰留下一个孩子,“你要是生了,这个孩子我就领回去;你要是不生,这个孩子就留下。”就是在那天晚上,夫妻二人下定决心要到医院查个明白。

  1974年,经两家医院确诊,王俊堂患有严重的肾病,需要长时间治疗。那时,王俊堂心理压力很大,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王凤杰就像拍孩子入睡那样安慰丈夫。但王俊堂还是提出离婚,甚至要把王凤杰送回娘家,王凤杰拒绝了丈夫的“善意”,并陪着他一次又一次到沈阳治疗。

  直到1977年儿子出生,这个家才渡过了难关。一年后,女儿出生时,这个家的人口又重新壮大到8口,而王凤杰不仅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照顾丈夫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每天洗衣做饭、下地干活,直到送走4位老人,两个子女也各自成家。

  说到深情处,王俊堂对妻子说:“王凤杰你放心,我的命是你给的,现在我要把你从死神手里拽回来!”王凤杰说:“王哥,我谢谢你!”从此之后,原本你我相称的夫妻,一个改称王哥,一个改称杰。

  儿子从青海给妈妈背回冬虫夏草

  王凤杰做完截肢手术回到西灰村,除了正常服用抗肿瘤药物外,全家人还四处咨询增强免疫力的办法。听说接触大自然是最好的治疗方法,王俊堂每天早晚都把妻子背到菜园里;听说单株生长的植物生命力和抗逆性更强,王俊堂就挖野菜给妻子吃。

  就在王俊堂想尽办法延续妻子的生命时,儿子突然提出要到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去支教。母亲刚刚做了截肢手术,孩子才一岁多,当儿子不合时宜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王俊堂当即表示反对,并建议等一年再去。但是从来都很听话的儿子这一次却格外坚决。

  几个月后,儿子从玉树回来了,背回一大包冬虫夏草,都是他利用周末时间跟当地人上山挖的。进屋之后,儿子泡上一碗就给王凤杰端了过来:“妈,你喝这个,能增加你的免疫力。”

  王凤杰看着碗里一条条的虫子,一口也不敢喝,但是在那一刻她终于明白儿子为什么会那么固执地拒绝父亲的建议。

  因为不相信“可能活不过半年”的说法,儿子拒绝了父亲再等一年的建议,丈夫王俊堂则时刻拉紧妻子拒绝放手。

  去医院做化疗,到田野里呼吸新鲜空气,无论去哪里,王俊堂都背着王凤杰。很快,这对夫妻就成了村中的一道风景。秧苗刚刚站住,王俊堂就背着妻子到自家的稻田里看长势;院子里的杏树下,两个人总是没完没了地说着悄悄话。

  王凤杰说:“从我有病,他就总开导我,再也不让我做饭、洗衣服了,以前这些他都不会,后来全都学会了。以前地里的活儿都是我一个人干,从我有病后就全是他干。做完手术两个多月就插秧了,他就自己往地里推稻苗,推完一车回来就趴窗户瞅瞅我。”

  稻穗飘香时,王俊堂再一次背着王凤杰来到自家的稻田里,他指着即将开镰的水稻说:“你没下地,这稻子不是也长得挺好吗?”然后就等着妻子的表扬。看到妻子脸上的笑容,王俊堂说:“医生说这个病只能活半年,我偏不信,现在半年过了,你这不是还活得好好的。”说完之后,王俊堂在稻田地里狠狠地喊了两嗓子。

  王凤杰说:“春天我到城里化疗半个月,回来时院子里的草长了半尺高,俺家老头站在那一阵狂喊。当时我知道他难受,知道他心里堵得慌。这回他再喊,我也跟着高兴,我也想跟着喊。”

  从此之后,这个家的生活就进入了另外一个轨道。每天早晚,王俊堂都要陪着妻子到户外活动活动,近一点就背着,远一点就用车推着。白天,王俊堂给妻子放爱听的歌,偶尔还一起唱上几句。为了让家里热闹起来,王俊堂捡起自己的爱好,以“乡野书堂”为名召集爱好书法绘画的村民、同事前来小聚。后来他又买来家庭点歌机,办起了“家庭KTV”,经常请村民来家里一起唱歌。

  每年春节前,王俊堂都会带妻子到医院复查,至今已过去14年。每次医生都会说:“这手术做得也太成功了,所有指标都正常。”回到家里,两个人一定会把点歌机打开,一起唱那首《最浪漫的事》,一起享受慢慢变老的愉悦。

  补记

  记事本里的

  快乐

  在学校工作了43年,王俊堂养成了做事特别有条理的习惯,如今已经65岁的他,仍然会把每天发生的大事都记录下来。一年接一年地翻看,很快就会发现有些不太重大的事,也被他记录下来,比如每年6月谁来家里摘杏了,每年10月给哪个亲戚送菜、送大米了。

  但是王俊堂夫妇提起时,这些小事都成了很大的事,因为一捧杏、几棵白菜或一袋大米,传递的都是两人的感恩之情。

  王凤杰说:“我结婚头几年没孩子,家里的嫂子比我还着急,分家另过时,三嫂干脆把自己的孩子给我留下一个。我脚上长黑斑时,就是我二嫂非得逼着我去医院,要不这病没准就给耽误了。后来我做手术时,大伙一起给我凑钱。”

  在王凤杰的记忆里,这一家人对她都好。

  “1976年地震时,我都不知道哪来的力气,顺手就把三嫂给我留下的孩子抱了出去,然后又进屋把奶奶抱到院子里。因为太着急了,再往屋里跑时,我一头就撞在门框上了。当时,我公公急了,说什么也不让我往回跑了,说屋里有什么人也不能再救了。”

  “结婚好几年都没孩子,刚怀孕时我以为自己生病了。婆婆看我不舒服,一下子就给我煮了3个鸡蛋,那是什么年代啊,我现在还记得那3个鸡蛋吃得有多香。”

  因为王凤杰记得这些恩情,遇到什么磕磕碰碰的事,她总会退让。因为记得这些亲情,她一直用好孙媳妇、好儿媳妇的标准要求自己,尽心尽力地照顾四位老人。于是,给亲戚送一捧杏、送几棵白菜、送一袋大米也就成了很重要的事。

  记事本里记录的还有爱情,“杰看病”“杰赶集”“杰检查身体”。每次提到妻子,王俊堂都只用一个“杰”字。而自从生病之后,王凤杰也改变了对丈夫的称呼,从原来的你我相称,变成了“王哥”。这种依赖感来自于丈夫无微不至的呵护,也来自于丈夫对妻子的郑重承诺:“王凤杰你放心,我的命是你给的,现在我要把你从死神手里拽回来!”

  年轻时丈夫生病,王凤杰以赶都不走的方式拒绝离婚,后来妻子生病了,王俊堂也紧紧抓住妻子拒绝放手。在亲情面前,有时候感情特别复杂,给予并不是施舍,而是感恩和坚守。

  □本报记者/李 波 文/摄

  • 上一篇:80岁文官剧场半夜起火烧剩四壁
  • 下一篇:我省9个月侦破网络黑客犯罪21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