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辽宁新闻

铁岭县165个村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时间:2018-04-27

铁岭县165个村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本报记者/姜义双文/摄

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强。

因为,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是增强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基础,是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的物质保障。

村级集体经济如何强?

铁岭县217个行政村中已有165个行政村有了村集体收入,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我们发现,这些村子各有各的“脱壳”办法,有的抓特色产业,有的搞服务创收,有的建合作组织,有的重招商引资。

我们还发现,这些村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一个好班子,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了一股合力。

我们注意到,铁岭县提出一个目标,两年后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他们想怎么做?

请看本报调查——

引子

“这是头茬扒袋菇,品相不好,一斤只能卖一块多钱,再过十多天,等二茬菇出来,一斤就能卖到将近4块钱。”4月19日上午,在铁岭市铁岭县凡河镇高强北村的村南头,记者看到,一眼望不到边的香菇大棚都罩上了黑色的遮阴网,村民贾铁英夫妇一边采摘香菇,一边跟记者拉家常。

“从现在到10月份,可以收7茬菇,一个棚一年能收入2万块钱。”贾铁英停下手中的活,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他家一共有4个棚,一年单卖香菇就能挣8万元。上冬以后,香菇停产,贾铁英就到合作社加工菌棒,还能挣六七千元。

4个香菇大棚都出菇时,贾铁英夫妇根本忙不过来,还要雇用4个人,一人一天70元工钱,要雇用3个多月。

往年,贾铁英的收入来源就是种玉米和打零工,满打满算一年忙到头也就6000多元的收入。

“我们村能找到今天的致富门路,就是因为有了士安这样的带头人。”贾铁英提到的士安,是高强北村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士安。

王士安今年40岁出头,2012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时,村集体的账簿上没有一分钱,高强北村除了有666.7公顷承包地以外,不靠山,不挨水,是典型的无资源、无资产、无渠道的“三无”村,多数村民靠种玉米和打零工为生。

“村部四处透风,村路坑洼不平,村里的环境卫生更是惨不忍睹。”如今回忆起来,王士安对当时村里的窘迫仍记忆犹新。

“其实,全县前些年和高强北村一样的‘空壳村’不在少数,更有一些村子背负着沉重的外债,村组织运转都费劲儿,哪还有钱去修路搞环境卫生,更别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了。”铁岭县委组织部党代表联络办副主任冉亮说。

记者了解到,铁岭县有217个行政村,近年来,铁岭县、乡(镇)党委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基层意愿,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合理确定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途径。目前,全县165个行政村有了村集体收入,家底渐厚。

高强北村建起香菇基地,西三家子村搞起水稻规模化种植

换了个思路村集体有了收入

“起初,找不到发展路子,真是着急啊!”王士安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士安结识了铁岭市劳动模范邹红旗。邹红旗是铁岭市西丰县的香菇种植带头人,他带着王士安到自己的家乡考察香菇产业。考察过后,王士安开始思考,土壤、气候条件都差不多,西丰县能发展香菇,铁岭县肯定也可以,而且市场对香菇的需求量很大。王士安下定了发展香菇产业的决心,便组织村民代表到西丰县考察。“让村民看看人家是咋挣钱的。”王士安告诉记者。

不懂技术,不会管理,赔了咋办?看到不少村民犹豫不决,王士安决定自己打个样。第一年,王士安和村主任一起出资从岫岩满族自治县购买了近2万袋菌棒,摸索着干,结果当年挣了3万多元。

看到村干部栽培香菇挣钱了,村民们心里托了底,有人主动找到王士安,要和他一起干。“栽培香菇要有规模,小打小闹,客商不会来。”于是,在王士安的组织下,高强北村成立了兴蕾农作物种植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统一购种、统一制作菌棒、统一铺设输水管道、统一搭建温室大棚,一切都建成后,合作社将大棚分包给村民,由村民自主管理,合作社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作为村集体收入。

记者在高强北村的香菇基地看到,由合作社聘请的技术员穿梭在各个大棚,指导村民生产。在基地外面,从河南来的客商带着大货车现场收购刚刚采摘的香菇。

靠香菇产业,高强北村集体每年有了3万多元的特色产业收入。

新台子镇东孤家子村也夯实了“家底”,他们靠的是招商引资。

曹广江现在还清晰地记得,他当选为东孤家子村党支部书记时,前任留给他的是100多万元的债务,这对于一个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2公顷的村子来说,“就像背着一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

借着离铁岭市城区较近的区位优势,曹广江带着村班子寻找投资商,引来了一家水泥厂。征求村民意见后,村班子决定以村集体的28公顷土地作价入股企业,参与分红。

按照入股协议,当年,东孤家子村分红147万元,还清了村里积压多年的债务。如今,东孤家子村集体每年能分得40多万元红利。

新台子镇西三家子村通过创办水稻种植合作社,一点一滴,逐步壮大了村集体的实力。

西三家子村祖祖辈辈都以种植水稻为生,但由于种植品种单一,收益低,村民收入不多。2012年5月,贾玉尧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决心通过规模化种植增加村民的收入。

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西三家子村委会邀请本村的致富能人聂明回村创办合作社,全村以整村的土地入股合作社。由于顺应了规模化种植的大趋势,很快,合作社便发展起来,如今,年收入已达500多万元,村集体也通过提供管理服务和租赁集体土地的方式,每年有10多万元的固定收益。

樊梨花村为城里人备菜园,新台堡村出租闲置的零散土地

找准了市场村集体有了家底

铁岭市区往东12公里,有一个只有428口人的美丽小山村,依山傍水。春日,漫山遍野的各类果树含苞待放,映照着家家户户围墙上的民俗画,犹如世外桃源,这个村就是近年来名声大噪的铁岭县种畜场樊梨花村。

以往樊梨花村出名,是因为传说中的巾帼英雄樊梨花曾在此村点将练兵,如今樊梨花村惹人注目的却是因为该村开办的“开心农场”。

2014年,铁岭县委号召各村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这可让樊梨花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凤犯了愁。村里虽然没有外债,但也没啥积蓄,拿啥来发展集体经济呢?

“那些天真是上火,不知道该干啥能给村里挣钱。”李玉凤回忆说,“突然有一天,我看到村里的小青年在电脑上玩偷菜游戏,便想到咱村里有的是耕地,城里人有想种地的可是又没有地,如果把咱村的地出租给城里人种一些,就像玩游戏一样,一家一小块地,就当体验农耕的快乐了,该有多好。”

李玉凤随即把自己的想法和镇里的驻村干部刘效红商量,刘效红认为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没有经验,不知可行与否。接着,刘效红上网搜索,发现山西省太原市郊有一个村子办了一个“酷农场”,经营得很好。于是,刘效红、李玉凤带着几名村干部赶到太原市郊的那个村子考察学习。李玉凤看到,“酷农场”深受当地市民的欢迎,经营得有声有色。

2015年3月,李玉凤和村干部出资从村民手里流转3.3公顷土地,一分地为一个菜园,打井铺水管,筑田间走廊。4月底,农场建成了,李玉凤给起了个名叫“开心农场”。

为了吸引城里人来种菜或认领菜园,李玉凤、刘效红带领村干部赶到铁岭市区分发宣传单,一分地,自己种500元,由村民代种1000元。如今,李玉凤手里还珍藏着当年的宣传单,上面写着:开心农场给孩子一个农耕体验的机会,给老人一个回归田园的温馨回忆,给家人一份绿色安全的食品保障。

“开心农场”这种新颖的经营理念,深受城里人欢迎,短短几天,200多个“开心农场”便销售一空。当年,樊梨花村的“开心农场”就挣了10万元。到2017年,樊梨花村的“开心农场”已经发展到13公顷,年收益30多万元,除去个人投资分红,每年村集体也有一定的收益。

“别看我们收益不错,但现在村集体的账上还没有存款,所有这些收益又都投到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了。”李玉凤说,其实这些固定投资,也就是樊梨花村的家底了。

和樊梨花村发展服务业不同,有些村子拥有一定的闲置资源,通过盘活这些资源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地处新台子镇政府所在地的新台堡村积极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将村集体零散的12公顷土地整理后出租,每年进账20多万元。

蔡牛镇蔡家坝村以1公顷土地和上级扶持村集体资金200万元入股兴民蔬菜批发市场,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关键——有一个好班子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

几年前,问起村党支部书记时,他们还心里没谱儿。

4月23日,记者再提这个问题,他们有了不同的体会。

高强北村党支部书记王士安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一个好班子是前提,如果一个班子人心不齐,啥都干不成。有了好班子,这个班子还要积极进取,主动找市场,寻找致富门路。

新台堡村党支部书记石运辉认为,发展集体经济,村干部一定要清正廉洁,无私无畏,村账目要公开,否则即使有再多的集体收入,村民也分享不到实惠。有了殷实家底的新台堡村,不仅村民吃水、看有线电视,老人体检、洗澡、理发不花钱,村里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室,组建了广场舞团,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记者采访时发现,铁岭县村集体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村领导班子的进取和担当,一方面与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

“集体经济是增强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的基础,是提高村级组织运转的物质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说,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铁岭县委书记孙永东告诉记者,近几年,铁岭县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党建项目,统筹协调,每年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相关事宜,特别是针对无资源、无资产、无渠道的“三无”村,先拿出具体方案,再逐村研究落实。同时,铁岭县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实行月调度制度,跟踪推进,一抓到底,并成立发展村集体经济评审委员会,负责集体经济试点村申报立项、资金拨付流程表和检查验收清单。

记者了解到,铁岭县还特别设立了奖励扶持基金,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村集体组织及村干部。同时,还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干部履职的承诺内容之一,每年兑现奖补资金150万元。

2017年,铁岭县政府与农行合作征信1000万元,重点支持村集体经济和设施农业发展项目。自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8亿元,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机耕路和户外养殖小区等,全部转化为村集体固定资产,增厚了家底。

孙永东告诉记者,配好带头人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关键,近年来,铁岭县坚持从现任村干部、致富能手、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人才中选拔,把想致富、会致富、能致富的能人推选为村干部,每年有计划地安排村书记到乡(镇)招商办、新农保等部门挂职,提高履职本领。

2015年,乡镇党委共选派24名优秀青年参加县优秀青年培训班,作为村班子后备干部。

参加培训的横道河子乡西三岔子村青年杨爽说:“经过培训,我增强了党性意识,提高了管理能力。”杨爽靠跑运输致富后,自己出资为村里修路,整治环境卫生。2017年,杨爽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发动党员为村里修了便民桥,改建了村养老院,还把被人私占的村集体荒山收回,公开发包,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

记者了解到,为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铁岭县确定了“两步走”的规划:到2018年底,80%以上的行政村有集体收入;到2020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 上一篇:“辽宁振兴,体育同行” 辽宁男篮夺冠表彰大会在沈举行
  • 下一篇:下月起 沈阳路内停车泊位逐步开始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