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辽宁新闻

丹东八旬翁写12万字《感恩回忆录》 教子孙不忘本

时间:2018-07-23

丹东八旬翁写12万字《感恩回忆录》 教子孙不忘本

在一张临窗的单人书桌上,丹东年过八旬的王世君老人伏案8年写成了12万字的《感恩回忆录》,他在里面详细记录了这一生从他人那里得到的每一点帮助和温暖,完成后想要留给子孙,告诉他们人这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就是“不忘恩、不忘本”。“我写这个除了想留住这些感恩的记忆,也是我与时俱进养老精神的一种体现。”王世君老人说,现在提倡“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他认为这些自己都有了,那么也应该发挥能量,做到“老有所为”。

幼时家贫没鞋穿没褥子铺 老师同学帮他完成学业

“我小时候家里条件非常困难,如果不是那个时候老师、同学对我伸出援手,我是不可能念完中学、后来还成为一名教师的。”王世君老人说,这是自己一生感恩记忆的开端。

上小学的时候,王世君要每天往返15公里,因为没有鞋穿,每年他都有半年时间光着脚上学,到春末秋初的时候,地还很凉,为了能暖和一点儿,有时候他就跑一段,然后在石头上坐一会儿,一起上学的同学看他这样,就主动轮流背他走一段路。这件事即便现在已经过了约70年,王世君老人却依然清晰地记得这几位同学的名字,他们叫王明武、吴振德、隋志群。

到了中学需要住校,只有一床被没有褥子的王世君只能把被铺一半盖一半,同寝室的同学姜玉璋和金明硕看到后,把两人的褥子拼到了一起,让王世君可以睡在中间。生活上的拮据可以解决,学费却让王世君真的陷入了绝望——家里是绝拿不出余钱给他交学费的,他恐怕得被迫离开他最渴望的课堂了。

“这时候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宁长安给了我希望,他帮我申请了助学金,我才能继续读书,老师和同学们的这份恩情我永远也忘不了,”王世君老人说。

72岁开始每天写两小时 8年写成12万字回忆录

像小时候这样受人帮助的事情,王世君念了一辈子,这些事一遍遍在大脑中盘旋,让他有了把它们记录下来的想法。

他刚退休的时候孙女还小,王世君和老伴儿的主要精力都在照顾孙女上。到了2010年,孙女大了,王世君的空闲时间多了起来,当时72岁的他开始动笔了,每天午后两个小时都是他写《感恩回忆录》的时间,因为这些事情他从没有忘记过一星半点儿,所以写起来十分顺利,不到一年时间初稿就完成了。

可修订工作却是一个大工程,不断地增补细节,删除他认为多余的抒情部分。手稿经过多次修改后,王世君请人帮他打印出来了一份,可是他看着这足有12万字的《感恩回忆录》还是不满意,直到今年再次进行了修改,才终于觉得算是完成了这个心愿。

王世君老人说,这份最终定稿他打算拿去印刷出来50份,除了给子孙留一些,还想送给在回忆录里帮助过他的人和他的一些老友,“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愿意读我这个《感恩回忆录》的人都能从中得到一些感触,生活少不了挫折,但是懂得感恩会让生活好过很多。”

当20多年楼长服务邻居 他说人老了要“老有所为”

虽然初衷是想记录自己的感恩回忆,但是写着写着,王世君老人有了新的想法,“我这本《感恩回忆录》是时尚怀旧,它表达了与时俱进的养老精神。”

“与时俱进的养老精神”这个词是王世君老人自己想的,他说现在生活好了,吃穿不愁,身体也健康,那就不应该浪费生命,人虽然老了,但是也可以有用,他想做到“老有所为”,除了写回忆录是为了给他人带去正能量,他还想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人做些事。

因为这个劲头,王世君老人已经连续干了20多年的老楼长,哪怕现在已八旬高龄,只要有什么事,还依然爬楼梯挨家挨户地通知,社区的拔草和清除小广告工作,更是常看见这位老人的身影。

对话

“做人最重要的是不忘恩、不忘本”

辽沈晚报记者:您遇到过很多挫折,您是如何在困难的时候还能保持感恩之心的?

王世君老人:我对“恩”字有自己的理解,将这个字上下拆开来看,是一个“因”字和一个“心”字,我觉得这个字可以解释为“因为有你,心存感激”。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挫折,但我告诉自己,生活中有那么多温暖,学会感恩,原本沉浸痛苦要重要的多,我觉得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不忘恩,不忘本。

辽沈晚报记者:您在创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

王世君老人:基本没有,我也没觉得累,有一句话我将它看作是我的人生格言——“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我做这一切不觉得困难,而是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

  • 上一篇:辽宁脑瘫男孩高考626分 果断选择中医专业
  • 下一篇:诡异!朝阳一男子躺在路边草丛中 生死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