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省抗癌协会承办,国际抗癌联盟、美中抗癌协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共同协办,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于8月17-19日在辽宁省沈阳市隆重召开。大会以“肿瘤防治,赢在整合”为主题,设立1个主会场,8个主题会场,77个分会场,923位国内外肿瘤学领域知名学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30余位中外院士、500余名医院院长、17000余名国内外肿瘤医学界精英参会,同期共有13000余名公众参加大会组织的万人科普专场,1300余位康复会患者参加“同一天一起行”等患教活动。大会征文共计9003篇,其中青年论文3506篇,论文数量创历届之最。70余家媒体全程报道,多维度解读大会。
主会场
开幕式
辽宁省肿瘤医院院长朴浩哲教授主持本次大会,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大会主席樊代明院士,辽宁省副省长李金科,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项昌乐出席了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大会紧接着在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的主持下颁发了2017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
主旨报告
2018 CCO主旨报告设置与以往不同,讲者并非由大会邀请,而是经过层层试讲遴选而定的。候选人由中国抗癌协会各专业委员会、省市抗癌协会、团体会员单位每个单位推选1位,最终有9位讲者经过总会两轮激烈的选拔脱颖而出,成为大会主旨报告讲者,为与会代表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教授带来了题为“胃癌治疗,中国优势有哪些”的首场报告,季教授从目前的诊断技术,包括腹腔镜、影像学以及大热的人工智能在胃癌诊断的应用,一直谈到了中国胃癌的治疗新进展,其中包括正在进行的2项全球首项的临床研究:一项为针对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方式,另一项则是季加孚教授作为中国区PI在进行的对胃癌术后的免疫治疗的研究。
在“液体活检的功与过”的报告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从“液体活检在肿瘤精准诊疗方面的应用”和“精准诊疗在晚期结直肠癌全程治疗中的应用”2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徐教授指出,液体活检已成为未来肿瘤精准诊疗的重点研究方向,但现阶段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cDNA检测可作为胃癌赫赛汀靶向治疗耐药的监测手段;液体活检cDNA甲基化检测可用在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特别是筛查早诊,以及预测预后的标志物;开展精准治疗临床研究,建立了新的晚期结直肠癌全程治疗体系,具有世界贡献。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展开的是“乳腺癌的明天是什么”的报告。徐教授从乳腺癌的昨天、今天到明天三个方面进行了描述。如今,中国乳腺癌5年生存率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徐教授介绍了几项初得成果的临床研究,并指出国内乳腺癌早筛意识不足,未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率;做好筛查与精准诊断能发现更多早期乳腺癌;同时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则会使乳腺癌死亡率不断降低。
“转移潜能的起源?”、“免疫扮演的角色?”、“如何抗转移?”在“肿瘤转移研究的对与错”的报告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钦伦秀教授抛出了3个问题,然后就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解答,钦教授提出,转移不是晚期事件,而免疫疗法具有“两面性”,值得重视,所以防治转移,应该是传统疗法和新研发的武器联合并重,即免疫靶向+代谢调控。
浙江省肿瘤医院毛伟敏教授进行的是“肿瘤防治·中国先进在哪里”的报告。毛教授首先讲解了中国癌症的流行情况以及目前的防治现状,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如肿瘤的早诊早治覆盖面不广等,然后介绍了浙江省在肿瘤防治方面的经验,展开了县三级肿瘤防治网络,地区性嘉善肿瘤登记体系,以及以政府为主导的癌症筛查“海宁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最后,毛教授提出了展望:希望中国癌症防治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癌症的5年生存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以“营养能否成为一线治疗?”为报告题目,首都医科大学世纪坛医院石汉平教授从什么是营养、营养不良的危害、营养认知的态势认识等方面重新纠正了大众对营养的认识,石教授提出了9项建议措施包括加强营养科普、强化基础性数据研究、强化二元诊断、规范无阶梯治疗、建设无饿医院、强化政策沟通等,让无论医师还是患者都能提升对营养的认知,重视营养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陈勇彬教授带来的报告是“肿瘤分子是与生俱来吗”,陈教授首先从多种动物模型的研究介绍了研究背景,并以高原金丝猴为例引出RBP1分子,随后介绍了针对RBP1进行的研究,并发现RBP1调控低氧适应和在NSCLC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单保恩教授进行的是“食管癌防治:路在何方”的报告。单教授从流行病研究、病因学研究、磁县现场以及预防、食管癌的二级预防、食管癌诊断标志物研究、食管癌40年防治效果评价六个方面进行了叙述。单教授指出,河北省通过实现一级预防、早诊早治和规范化治疗,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皆明显降低,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了。
中国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报告了题为“T细胞能治疗肿瘤吗”的汇报。2010年开启了肿瘤的免疫治疗时代,而免疫治疗肿瘤的靶细胞就是T细胞,黄教授紧接着解释了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以及不能杀死全部肿瘤细胞的机制,并基于研究提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概念,即肿瘤机械免疫疗法。
主会场最后举办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医学与人文沙龙:“生命的本意—— 医•艺交响曲”,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导演阎建钢先生、演员王茜女士等学术界、文艺界、 演艺圈名仕纷纷参与,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多个角度思考回望医学,以科学精神探讨医学之任、医者之爱,彰显了医学应有的人文情怀。
主题会场
大会设立中外院士论坛、国际专场、海峡两岸肿瘤学术大会、手术视频大赛、MDT专场、青年辩论赛、医学人工智能等8个主题会场,聚焦前沿、大咖云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获得广大参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国际专场
美国Wake Forest Baptist癌症中心张微教授带来的报告题为“为患者把肿瘤基因组学转化成肿瘤精准医疗(Translaing Cancer Genomics into Precision Oncology for our Patients)”张教授介绍了在当下肿瘤精准治疗时代,基因检测如二代测序及液体活检的一些研究。在免疫治疗领域需要生物标志物,张教授指出,在Wake Forest的一个队列研究中发现,TMB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在肺癌的常规治疗中,SMARCA4-KRAS基因突变是一个很差的预后标志物。张教授随后对液体活检的研究进行一些介绍,并认为,在精准治疗时代,研究需要高质量的大数据,就需要多中心的合作努力,制定很好的统一的研究标准,才能真正为患者造福。
另外还有来自美国、俄罗斯、香港、韩国的多位专家就各自的研究和临床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分享。
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首创学术及科普的参与人数双双过万,同时在院士参会人数、论文总数、讲座专家人数、国外专家数量、学术专场数量、学术成果发布数量、媒体报道总数、直播覆盖人数等诸多方面,均创历届之最。总之,本次大会既是一次对中国抗癌事业总结提高的 、表彰大会,也是一次在新时代向抗癌事业再度进军的誓师大会,大会为推动肿瘤整合医学的进步、促进我国肿瘤防治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