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权力做“减法” 市场活力现“乘法”
大连市着力提升行政效能 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期,围绕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确定的评价营商环境便利度核心指标,大连市编委办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了“问诊于企、问诊于民”专题调研,发放问卷2902份,组织企业、市民座谈会30场,400多人参会,实地走访30家企业和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调研结果显示我市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同时也摸清了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堵点、痛点、难点”,为下一步精准推进我市“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找准了发力点。
从某种程度上讲,营商环境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我市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打造改革升级版。
加快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
围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大连市以更大气魄推进简政放权。今年第一季度,大连市又对应取消15项审批事项、3项中介服务事项。近两年来,大连市共分11批取消调整162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分3批取消193项中介服务事项,实现了政府权力的大瘦身。权责清单、中介清单动态管理制度也日臻完善。
在首批赋予金普新区123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基础上,大连市继续依法依规向金普新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赋予省、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适时复制到其他国家级先导区。目前我市正抓紧制定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意见,提出新一轮“减少、缩短、优化”的目标方案,着力破解行政审批“一长四多”即审批时间长、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以及群众办事难和证明多等问题。
围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我市不断进行创新制度。一方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公布了2017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实现随机抽查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一单、两库、一细则”,推动跨部门联合检查,努力做到“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一方面探索推行“标准规范、负面清单、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取代事前审批新模式。支持金普新区、自贸区、先导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具有大连特色的引领性制度成果,并进行复制推广。同时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构建综合监管制度体系。
围绕智能便捷、公平可及,着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深入推进相对集中审批权改革,完善“三集中、一分开”机制。研究制定我市行政审批标准化实施意见,推动审批服务提速增效,实现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结时限原则上不超过国家规定时限的40%。推行“互联网+行政审批”,再造优化审批流程,实现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审批基本信息共享,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2015年8月启用的13.6万平方米的大连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如今已成为整个大连地区便民便企服务体系的中枢,也是大连市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集中展示平台。161项市级行政许可和538项便民行政服务事项全部进驻中心,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做到“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受理、一个印章审批、一套流程办结和无差别化服务。同时,中心不断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提升“三大平台”服务功能,实现了行政审批“一站式办结”、市民诉求“一号码连通”、公共资源“一平台交易”。
大连市在全省率先建设了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并与国家平台成功对接。对建设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全面复制上海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经验,市级权限的“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已全部复制。中心还对企业和办事人提供免费复印、打印、下载服务和帮办、代办服务。围绕投资建设大项目开展审批前期的集中辅导,变坐等审批为提前主动服务。
中心将“四大市场”即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矿权交易、产权交易整合在一起,实行统一交易场所、统一开评标、统一专家抽取、统一电子平台交易。搭建了一个交易大厅和统一电子交易平台。统一了交易制度规则,并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依托,搭建了快速融资平台,直接为中标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中心还整合了全市各职能部门70余条诉求热线,实现一号接听、365天24小时全程服务。自2015年8月开通至今,接到群众咨询、投诉、举报、求助、建议等各类诉求53万余件,办结率99.5%以上,一些民生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同时,12345热线还有效发挥行政效能监督作用,2016年1月至今,“12345”处理全市行政效能投诉8580多件,办结率98.2%,促进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行政效能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