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输电铁塔)这一侧的设备是不是完好,你看看那边吧。”上午11时许,天空中雪花飘洒,陈跃哲(右)指导徒弟霍思宇(左)站在棋盘山上的铁塔下用望远镜对输电铁塔进行观察。他们俩人是国网沈阳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运行班里的巡视搭档,每天都需要对设备维护区内的铁塔和线路进行巡视。这样的巡线工作,陈跃哲已经坚持了22年。
下一座巡视的塔在更高处的山上,上山没有路,两人只能摸索着一步步走。几十米高的铁塔一座座地蜿蜒延伸到视线看不到的远方,仿佛提醒着他们还有很多地点需要巡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按照工作计划,每天他们两人需要巡视10-20座杆塔,但是也需要根据地形而定。有些铁塔架设在山上,他们就需要徒步进山走到塔下。
多年的巡线工作中,陈跃哲都会严格按照操作的流程来:先看两座塔之间的通道上有没有障碍物,再看铁塔本身有没有破损。
需要巡视的铁塔很高,想要看到几十米高的塔上是否有设备破损,每人配备一个望远镜。“望远镜和测距仪是我们平常最常使用的设备了。”很多塔上的零部件都很小,需要用望远镜仔仔细细地观察,以确保每个零部件的正常运行。
山上的树林里,压在枝头的积雪不时飘下。陈跃哲把望远镜上的积雪擦了又擦,叫上霍思宇继续前进,向下一座塔进发。
在山上行走不亚于开山拓路。今天被花刺扎了手,明天被树枝抽了眼睛。这种寻常的小伤在两人看来早已不是问题。“快点走到塔底下才是最有效率的。”霍思宇一边帮师傅清理山路上的树枝一边滴咕着。
霍思宇在铁塔底下收拾设备。别看霍思宇是徒弟,他也已经在巡线的岗位上工作了十年之久。
“我还是算年轻的,还有很多东西都需要向师傅学习。”
陈跃哲检查了一下铁塔的底部是否牢固。挂在杆塔上的积雪扑簌簌地掉下来,陈跃哲身处的塔下一时间下起了“大雪”。
在22年的工作中,陈跃哲经历了很多体力上的挑战和极端天气的考验。“去年夏天很热,山里估计得37-38度吧。走一座山经常就浑身湿透,检查完每座塔都得简单休息下。”陈跃哲说。“冬天就像现在这样,很多时候下雪会影响观察视线。有的时候看不清楚。”陈跃哲揉着眼睛说道。
雪天山路很滑,一声闷响之后,霍思宇在下山时在师傅前面摔了一跤。霍思宇站了起来,揉了揉摔疼的屁股,转头跟师傅说“这有点滑,师傅你看着点”。
一天的巡线工作接近尾声,陈跃哲看了看今天巡视的杆塔,做好记录后又左右环顾了一下四周,叫上徒弟收拾东西准备回去。
两人驱车准备回到他们单位。
回到单位,陈跃哲在更衣室里脱下制服换上便装,短暂休息了一下,随后将制服挂回柜子内。衣服箱的门内挂着陈跃哲一家三口的相片,相片上一家三口都开心地笑着,画面温馨而甜蜜。“每次打开柜子看到照片我都心头一暖,也有了工作的动力”陈跃哲说道。
巡线工作大多在郊区,回到单位的霍思宇顾不上吃饭,先打开巡线员手册开始做今天的巡线记录,随手抓起手边的饼干边吃边记。
每天在工作的最后,整理装备和第二天需要的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霍思宇把每一样电子设备都充好电,以备第二天使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巡线的工作也开始使用无人机进行作业。霍思宇将无人机拿出来,检查了一下无人机的电量。
“虽然现在可以用无人机巡视,但是我们也需要走到每座杆塔的底端观察,无人机其实是对杆塔上的那些比较高的部分进行拍摄,弥补我们眼睛观察的差距。我们也可以把视频拍回来仔细进行研究。”霍思宇简单启动了一下无人机,确认无误后,将无人机放回箱内备用。
每天工作最后的最后,霍思宇要查一下地图,今天巡到了哪里,明天准备巡多少座杆塔。霍思宇做了简单记录后,锁上门准备跟师傅下班离开。
陈跃哲粗略地算了一下,二十多年来,他巡视了将近三十多万座杆塔,一步一步丈量了约2万余公里的路程。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等待着他们的还将是长期的巡视工作。“这工作确实挺辛苦挺累的,但是我总跟徒弟说,咱多干一点,巡的塔多一点,避免的问题就能少一点。过节用电大家也都能安心。”说到这,陈跃哲的脸上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