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 分钟”表演中,由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能移动机器人与轮滑演员在进行表演
“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味等输血,就永远不会造血;一味等着要政策,就永远等不来振兴。”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是攻克“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关键一招
沈阳科技力量雄厚,但短板是“科技强、创新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技术瓶颈
“地区生产总值持续6个季度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14个月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10个月保持1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速连续8个月保持10%以上……”翻开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振兴“龙头股”沈阳的新账本,数据越来越向好。
“沈阳振兴发展已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解放生产力,催生创造力,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新局面。”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张雷表示。
剖析振兴征程中的闯关夺隘和阶段性困难,沈阳市干部群众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对外开放、思想观念等“四大短板”亟待克服。特别是思想观念短板,仍是制约振兴发展的最大短板。必须要紧紧扭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通过全面彻底、触及灵魂的思想大解放来攻坚克难。
解放思想闯改革发展新路
早春的沈阳市浑南区,处处勃发生机。科技馆、图书馆内人潮涌动,双创园区企业数量不断刷新。18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加快布局和建设,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机器人未来城、东软健康医疗产业园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接连启动。
“浑南区是沈阳高新区、沈大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域。虽然近年发展步伐加快,但受体制机制困扰,创新力仍显不足,与全国其他高新区相比仍有差距。”浑南区委书记、沈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单义说。
“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味等输血,就永远不会造血;一味等着要政策,就永远等不来振兴。”不久前,在沈阳市委举行的一次“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会上,一位干部的发言振聋发聩。
摆脱思维定式,摒弃路径依赖。沈阳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当好解放思想先行者、组织者、引领者,通过找问题、摆差距,找准突破方向和解决招法,上下一心干事创业促改革。
沈阳五爱市场曾开东北风气之先,勇立商业改革潮头,年交易额达200亿元。但随着电商大潮兴起,这里“一铺难求”的火爆逐渐减弱。“30年前的老招法更新了,变革才有前途。”业户们开启新一轮转型,通过上线APP、设立境外分销中心等举措变革商业模式,提升品牌优势。
观念更新,发展面貌就焕然一新。作为我国最早化学制药基地的东北制药集团,曾援建全国50多家药企,被誉为民族制药工业摇篮。通过改革,该企业从2016年起一举走出连年亏损泥潭,特别是去年以来又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民营企业方大集团作为第一大股东,进一步改善公司治理。几名高管全都辞去干部身份,转换成为职业经理人,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员工持股、按业绩激励等一系列新机制。原来待岗的2000多名职工重新上岗,全员定岗工资上涨50%,企业生产经营竞争力和效益明显提升,国有资本实现保值增值。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内增动力
“真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完了电力增容。”今年2月23日,来沈阳投资的卡斯马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紧紧握着沈阳供电公司服务人员的手说。
自28天前该企业申报增容那一天起,国网沈阳供电公司就为项目配备了专属客户经理,全程跟踪服务,让企业不再来回跑手续,免除办电后顾之忧。
近年来,沈阳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浓厚氛围,持续开展“六大专项整治”,重点整治政务窗口服务质量差、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垄断性行业服务、政府和企业失信、中介服务不规范、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等热点问题,解决各类问题118批次969个,发布惠企政策清单432项。沈阳最近还郑重承诺:两年内基本解决政府拖欠企业工程款及招商引资政策不兑现问题,以此树立政府良好信用,缓解企业资金困难。
不同部门规划打架、重复申报要件、审批流程复杂漫长,这是企业办事最怕遇到的“三大烦恼”。为此,沈阳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审批流程改革,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小到居民身份证24小时自助办理,大到企业工商注册快捷登记、项目建设手续并联审批,多项便民便企改革措施不断推出。如今在沈阳,16项户口审批时限由原来累计220个工作日缩短至12个工作日;推行一证零表、证照联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5天,工程项目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以上,7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
“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沈阳市大东区汽车城管委会副主任盛力表示。
近两年,沈阳重大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大幅回升。去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074个,比上年增加443个。总投资30亿欧元的华晨宝马新工厂、总投资1000亿元的恒大文化旅游城、总投资22亿元的米其林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等近500个新建项目陆续开工。市场主体新登记17.3万户,总量已达78万户。
开放创新双轮驱动
沈阳市决策层认为,老工业基地之所以一度遇到困难,增长乏力,主要缘于动力缺失,必须加大开放和创新力度,双轮驱动,加速突破困境。
“宝马在沈阳大额增资扩产,再次打破了所谓‘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质疑。”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沈阳中德装备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郭忠孝告诉记者。
沈阳中德园是全国首个以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平台,已吸引一大批德国及全球先进制造企业集聚,形成一个总投资45亿欧元的高端汽车产业集群,投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2018年,沈阳进出口总额跃上千亿元台阶,增长16.7%,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41%。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覆盖率大幅提升。京沈对口合作产业项目达到218个,总投资3264亿元,已完成投资450亿元。
随着开放合作的不断升温,创新发动机也“蓄满了电”。
沈阳统筹推进各项国家级试点示范,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在这里加速布局,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注册企业已达1.7万户,注册资本1923亿元。
“沈阳科技力量雄厚,拥有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研发平台,但短板是‘科技强、创新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技术瓶颈。”沈阳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沈阳力争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原创性成果,贡献一批新型大国重器。
数据显示,沈阳创新主体不断成长,新旧动能换挡不断加快。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30家,已跃居东北首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