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些陶器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不少类似于文字的刻画符号。不过,由于数量较少,且基本都是单独出现,没有形成组合表达连续含义的迹象,因此,大部分学者还是倾向于将它们认定为单纯的刻画符号,认为它们尚不属于文字的性质,也无法进行释读。
•最新发三星堆遗址出土陶器表面的刻画符号图录
•土陶器表面刻画符号原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刻画符号被证实重复出现在了不同的器物上,这就可以说明它们并不是偶然创作的,而应该代表某种特定的含义。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这些符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了文字的基本功能,可以算作是文字的雏形。
其实,关于早期文物表面刻画符号的性质判定,并不是三星堆遗址独有的问题。事实上,在中国有大量史前遗址出土的文物上都出现过类似的刻划符号。关于它们究竟是不是文字的问题,一直都存在争议,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学者尝试对这些‘文字’做了释读。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陶器表面的刻画符号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陶器表面的刻画符号
•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寺遗址出土陶器表面的朱书文字符号
不过,因为这些‘文字’不同于已经形成体系的甲骨文,它们往往都是单独,或者最多三两个符号一起出现,基本无法形成完整上下文语句。所以想要单纯通过线条形状来释读这些‘文字’,实在难度不小,而且因为太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即使成功抛出自己的释读观点,也很难获得其他研究者的认可。
有时候,这样的努力尝试还容易造成比较尴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