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青海新闻

我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 三年来劳务收入195亿元

时间:2017-12-02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朵海平 报道) 12月1日,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脱贫攻坚的部暑要求,努力拓展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并将发展劳务经济、打造劳务品牌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走劳务输出致富的发展道路。2015年至今,金省农牧区劳动力累计转移344万人次,劳务收入195亿多元,人均年劳务收入5675.6元,劳务经济已经成为广大农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措施。

  打造特色“劳务品牌" 拓宽“外输型”劳务经济

  全省各地依托自身地缘人文传统优势,积极打造“化隆牛肉面”、“乐都高原电建”等“外输型”等传统劳务品牌,并成为青海省带动农牧区劳动力向省外转移就业的中坚力量。特别是为充分发挥拉面经济带动就业创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今年3月青海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青海拉面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加速推进“青海拉面”扩面、提档、升级。截至目前,省内群众已在全国280多个城市开办经营拉面店3.12万家,从业人员达到19.4万人,年实现劳务收入近百亿元。同时,海东市乐都区积极打造“乐都高原电建”劳务品牌,不断加强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培养了一批电工、电焊工、泥瓦工、架子工等具有特种作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务经纪人。目前,全区从事高原电建的71名劳务经纪人带动区内14个乡镇5000多人长期在新疆、甘肃、山东、辽宁等地长期务从事电网线路架设工作年均实现劳务性收入3.52亿元。

  发挥资源优势 发展“内增型”劳务经济

  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扶持、建立行业协会等方式,不断引导和帮助广大农牧区群众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文化优势创新创业,目前,以“大通生态旅游”、 “波航休闲农庄”、“黄南热贡艺术”为代表的生态游、文化游及艺术品加工制作已成为青海省农牧区带动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内增型”劳务品牌,致富增收效果明显。如“大通生态旅游”以西宁市1小时旅游经济圈为背景,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休闲观光,经济效益逐年增加,今年共接纳游客达到60万人次,投入到服务行业中的饭馆、宾馆、骑马队、小摊点等劳动力达到1.5万人次,经济总收入达1.5亿元;黄南州将发展热贡文化产业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通过“传、帮、带”,培养了大量唐卡、堆绣、木雕、石刻、“六月会”等非遗人才。2016年,全州从事热贡艺术创作、生产、销售、表演的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全州文化经菅主体达到5007家,文化产业销售收入6.5亿元,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已成为黄南州经济增长、群众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

  加强区域合作 壮大“传统型”劳务经济

  受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摘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青海省赴新疆摘棉务工的农民工人数逐年下降,青海省另辟劳动力密集型务工渠道,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特别是海西州枸杞种植业经过多年发展,种植面积已达45.72万亩,人工采摘劳动力需求旺盛,青海省通过组织实施“海西枸杞采摘”活动,年均转移劳动力实现7.8万余人次,占全省劳动力转移就业的7.4%。同时,省内其他地区积极与海西州搭建劳务对接平台,组织当地农牧区富余劳动力前往海西从事枸杞采摘务工,今年“海西采摘枸杞”活动共使用省内外采摘劳务工9.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06亿元,人均收入6700元,对全省农牧民转移就业形成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强化政策措施 提升劳务经济服务水平

  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全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和民营企业招聘周暨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等各类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积极搭建转移平台,及时发布岗位信息,公共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全省各地举办各类专场招聘活动229场,累计组织7297家各类企业入场招聘,提供就业岗位6万个,发放各类援助宣传资料34.78万份,向各类援助对象提供政策咨询4.98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性协议1.2万份。同时,不断拓展完善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政策,将促进高校生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拓展到贫困劳动力,今年全省共组职贫困地区劳动转移就业3.7万人次。并且积极发挥全省8000会名劳务纪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强化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和业务素质建设,金面兑现劳务经纪人奖补资金,持续激发经纪人的从业热情,2016—2017年通过劳务经纪人直接或间接组织输出的人数,占到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的60%以上,劳务经纪人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加大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

  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力度,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突出重点群体实施新生代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藏区城乡劳动力技能促进就业培训、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新市民培训等项目年均培训8.3万人次,培训合格率达到90%,参训人员80%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当期就业率超过70%,培训就业后月人均收入高出普通农牧民300元以上。同时,结合贫困劳动力创业培训需求和区域经济特色,开展符合不同群体需求的创业培训,通过拉面、农家乐、电子商务等技能与创业培训的融合,帮助贫困人员提高就业创业和经营能力。今年以来,全省共开展精准扶贫技能培训6949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000人次的139%。

  • 上一篇:【十九大精神在基层 百名记者一线行】奏响产业发展曲 铺出农民致富路
  • 下一篇:青海“老土炕”的一场嬗变 传统与现代的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