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青海新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时间:2018-01-24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陈郁 摄影报道)一场大雪过后的海东市化隆县昂思多镇山卡拉村显得格外冷清。天还没有放亮,村民王祖才就开着自家农运车出发了,他准备去乐都挑几头好的牛犊。“刘书记说了,养殖业要‘滚动式’发展,我们的口袋才会越来越鼓,今年咱村就要脱贫摘帽,我可不能掉队,拖大家伙后腿。”

  王祖才口中的刘书记,是海东市检察院派驻昂思多镇山卡拉村第一书记刘清海。自2015年10月份任职“第一书记”以来,他和驻村工作组新建公共设施,推动产业发展,助力脱贫增收,为村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摸清“家底”找出路

  山卡拉村位于化隆县昂思多镇北部,距离镇政府10公里,全村58户211人,整个村由“一条沟、二面坡”构成,地理条件差,纯属脑山地带,耕地面积少,作物比较单一。由于村里的年轻人文化程度低,没有专业技能特长,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贫困世代传递,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繁重。

  初到山卡拉村,村里没有任何公共服务设施,村“两委”没有固定办公场所,也没有党员活动室,更没有文化广场及其他文化娱乐场所,刘清海和扶贫工作组成员便在村党支部书记沈文正家住了下来。安顿好后,刘清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村情了解民意。

  为了不影响村民干农活和出门挣钱,扶贫工作组利用下雨天、夜晚、白天劳作休息时间,随院就户、田间地头组织学习“宣传手册”,并把政策宣传贯穿到日常驻村工作的始终。

  在摸清了山卡拉村和全村人的“家底”后,刘清海定了初步计划:村道路要扩宽一些,方便村民出行;村里需要建个小广场,让大家有个健身娱乐的地方;要成立种养殖合作社,主动带动低保户、贫困户走出困境,过上更好的生活……

  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1月18日,村民王尕德抱着一堆草料,向自家牛棚走去,近一年的时间,他家的53头牛茁壮成长,王尕德喜上眉梢。“这50多头牛后年就能出栏,现在出栏价一头能卖个两万左右,光养着它们,我就能挣不少钱哩。”王尕德说,驻村“第一书记”的“促脱贫”项目之一就是发展养殖业,他很幸运成为第一批参与户,并加入到了养殖合作社中。

  2017年,在刘清海的积极争取下,山卡拉村53户农户每户养了5只羊,还成立了互助协会,全村发放了24户50万元互助资金,为发展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对村内12个建档立卡户贷款37万提供了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的贷款,免担保、免抵押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为产业发展、资金的周转提供了有利条件。不仅如此,目前山卡拉村5户养殖大户其中有4户己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680余头牛。

  眼下,王尕德家的50多头牛个个体格健壮。他说,明年出栏可以卖个好价钱,挣的钱一部分用来还贷款,剩余的还要买牛犊呢。

  并且,驻村工作组的争取下,全村40岁以下的青年村民参加了挖掘机技术和中式烹饪技能培训,还有部分年轻人自己参加学习了驾驶技术、建材、电焊技术、电工技术、装潢技术等培训,基本上掌握了所学技能,现己进城务工上了岗,增加了收入。

  沈文正说:“2017年,全村年人均收入70%以上来源于外出务工,65%主要以从事零散就业为主,特别在4至5月份这两个月期间,全村有53位青年人到山后挖虫草,预计每月虫草收入18.5万,平均每人增加收入6981元。挖虫草季节结束后,这些群众都外出打工,增强了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凡是群众需要的,刘清海总是积极主动介入。村民贷不到款,刘清海便一趟趟地去相关金融机构协调;村民夜间出行不便,他就协调在村里主干道上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综合服务中心没有桌椅沙发,他积极协调检察院为山卡拉村解决了12套办公设施;村民生活困难,他就想方设法关心慰问,通过检察院捐出1.2万元用于春耕生产,筹措资金为贫困户购买米、面、化肥等。刘清海说:“既然是脱贫,就要大家伙儿都摘了这个贫困帽,坚决不能因我们的协调服务不力或协调服务不及时而影响了山卡拉村脱贫发展。”

  “现在村里的路好走了,又建了文化广场,不光村子变漂亮了,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大家都盼望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的带动下能够把村子建设得更好。”解和春说。

  2018年,山卡拉村将实现整村脱贫,看着村里贫困户们正在逐步脱贫,刘清海既感到欣慰,又觉得责任更大了。

  夜幕降临,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了,吃过晚饭的村民陆续来到广场,锻炼身体、跳广场舞……看着眼前的一切,刘清海说:“我做的都是小事情,是检察院的关爱和支持,激活了这座村庄的发展热情。”

  • 上一篇:2017年我省科技创新工作阔步前进
  • 下一篇:三江源国家公园有个“冰花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