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西宁市东关回族女子小学,女教师占教职工总数比例的90.16%。她们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多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无不浸透着女教职工的心血和汗水。
“沈老师和我们不像师生,更像朋友。”,“有次打扫卫生晚了,沈老师一个个的把我们送回了家。”,“同学住院了,沈老师会带我们去看她。”,“沈老师很有主见,非常关心我们,了解我们每一个人。”……记者问到沈老师在同学眼里是一个怎样一个人时,班里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的回答着,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表达出孩子们对沈萍真挚的感情。
在全校55人女教师队伍中,沈萍只是普通的一员,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8.8岁的教师队伍不仅朝气蓬勃、勤奋好学,而且爱岗敬业、爱生如子……记者了解到,每年女小都会有一批女教师自愿到大通县下麻尔小学进行送教下乡活动,为那里的孩子送去知识和学习用具,那些相对薄弱的学校留下了她们美丽的身影和奉献的足迹。不仅如此女小还会定期组织教师举行读书学习分享活动、专题讨论会、教育专题学习等多项活动,将师德教育、思想教育融入生动、丰富的活动之中、根植于教师心中。
民族团结之花绽放
班主任马艳萍正带领同学学习上民族团结教育课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朗朗读书声从女小五年级四班教室中传出,原来他们正在上民族团结教育课,课堂上,班主任马艳萍正带领同学学习《少年中国说》。
西宁市东关回族女子小学,女生占全校学生比例为59.17%。学校现有在校生104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994人。近年来,女小针对所在城东区少数民族人口多的特点,办学之初就确定了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线的办学思路,把办学特色定位为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和教育教学均收获了累累硕果。
女小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通过近四年的摸索与实践,努力研发了《民族团结大家园》校本教材和与其配套的电子教材,开发团队成员中几乎都是女教职工。女小还着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色民族教育的“五个一”新模式:学唱一首民族歌曲;学跳一支舞——民族舞蹈操;人人学好一本书——《民族团结大家园》,让民族知识入脑入心;了解至少一位英雄人物;学会一项手工技巧。
同时女小还大力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召开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等活动,力争将民族教育特色文化展示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学校还以“小手拉大手”活动力促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积极互动,增强每一位家长的民族团结意识,推动形成人人都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说有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好事,人人都争当民族团结模范的“四个人人”的良好氛围。
“学校里有汉族、回族、撒拉族,各民族的同学,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还可以了解彼此的民族文化,开拓眼界,我特别喜欢学校的氛围。”学生马博岩告诉记者,在女小,民族团结友爱不仅仅存在于马博岩心中,而体现在每一位学生日常生活中,长期的接触、日常的学习,都让大家深深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尊重,要平等和睦共处。“通过‘五个一’模式教育,各族同学在一个班级里,在长时间的学习和生活中,有了深厚的感情,效果非常好。”马艳萍告诉记者。
抓党建促发展
敬业的女教师队伍
党员是党的一面旗帜,作为党员就必须发挥先锋作用。全校33名党员教干、教师中女教师有26名,她们发扬“巾帼不让须眉”的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带头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带头投身课程建设,带头干出教育成绩,在加强作风建设上下功夫,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大无畏精神,以中国妇女执着、仁爱、细腻的美好形象,全身心的投入到学生管理中,认真完成教学教研等工作任务。
“长期以来,我校女性党员将学习教育与主题实践活动结合、与党建品牌结合起来、与民族团结教育结合起来,先后针对我校贫困学生及其家庭开展党员“献爱心,兑现微心愿”,开展帮助困难学生的“五个一”活动,帮扶慰问团结社区贫困户、西宁市敬老院孤残老人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女小校长刘漠春说。
西宁市东关回族女子小学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活力、迸发活力的集体,教师们各个浑身充满正能量、各个与人为善,待人真诚。她们用微笑点亮课堂,传递真善美。路正长,花更艳,女小的女教师们必能在教育的道路上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