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陈郁 报道)2018年,海东市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发挥比较优势,树立品牌意识,重视培育适合乡村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今年,海东市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及加工产业,以户户有产业、家家有项目为目标,以今年预脱贫退出的182个贫困村为重点,实施以特色种养、旅游、餐饮、加工、商贸、运输等到户产业发展项目,着力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重点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能人+农户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风险防控措施,确保贫困群众长期受益。在抓好2017年度扶贫产业园项目后续建设的同时,投资9500万元,开工实施特色种植、农畜养殖、产品加工等方面产业园区项目6个,进一步带动贫困户就业。大力发展生态扶贫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扶贫攻坚林业(生态)专业合作社,积极吸纳有参加意愿、具备劳动能力、能够长期参与林业建设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参与,合作社中贫困劳力人数比例不低于60%。落实1100个贫困户生态管护岗位,建立生态建设拉动贫困户增收的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电商扶贫产业。结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加大与“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等知名品牌和营销平台的合作,加快信息网络进村入户进程,确保今年预脱贫退出的182个贫困村实现电子商务站点建设全覆盖。其中,新建乡镇电商服务站6个,新建贫困村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182个。
此外,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开工建设35个光伏扶贫电站,帮扶634个贫困村、274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预计发电190兆瓦,着力解决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脱贫问题,争取在10月底前建成并网发电。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产业。通过贷款贴息、资金奖补、财税补贴、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扶持,引导更多新型经营主体参与脱贫攻坚。以贫困村互助发展资金、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贫困村50万元、非贫困村40万元)和村级光伏扶贫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符合各自实际的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发展路径。鼓励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农村设置“扶贫车间”,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