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崔永焘摄影报道) 卯寨沟,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穷山沟,是怎样从一个秃山环绕的贫困山村蝶变为游客云集的乡村旅游盛地呢?这离不开一个能人,共产党员李连和。
卯寨欢迎您李连和向新华社记者介绍卯寨景区未来的发展美丽的卯寨景区昔日的秃山已经绿了起来李连和,早年靠着承揽劳务工程勤劳致富。发家致富后的李连和一直在苦苦思索,如何让更多乡亲们摆脱贫困。外出务工当然是最便捷的方式,但外出务工要求必须是壮劳动力,家里不能有负担。从最早带几十人承揽工程,到后来带几组300人规模的工程队,能出去、肯吃苦的村民确实都挣回了辛苦钱,但村庄还是那个村庄,秃山还是那座秃山。
随着年岁增长,李连和慢慢把工程上的事情都交给了孩子,对村里的秃山着了迷。这一迷不打紧,把万贯家产撒在了秃山上。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的,谁会管山是秃的?李连和偏不信这个邪!几十万投进去,连个响儿都没听见,几百万投进去,山上种活了几棵树,从山下往上看,还是那座秃山。那就接着干!李连和有的是工程管理经验和那股子拗劲儿。终于,滴灌管道建成了,通往山顶的道路修通了,山也变绿了!李连和说,最多的时候,光民工灶就修了三个,山上的活计太辛苦,得管饭哪。卯寨沟里的乡亲们眼瞅着,李连和把几千万的家产就这样洒在了山上,忍不住佩服起来。
花香蝶自来。最初,只是一帮工程上的老板想在李连和绿起来了的山上,吃顿饭,消个暑。不承想,走了一拨儿,又来了一拨儿。原来,人们都喜欢这绿起来了的山。于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河湟民居建成了,一条通往山顶亭子的木栈道建成了。李连和一直觉得自己文化不高,但他喜欢听文化人“闲扯”。乐都的文人们说,乐都曾是陇右重镇,最远的时候,西域一带都曾统属陇右道。于是,李连和又请人把从蝌蚪文、甲骨文到秦篆汉隶魏碑唐楷一路镌刻下来,用那些有名的碑文把山庄装点起来,添点儿文气。
这不就生生从秃山里造出来一个卯寨景区嘛。仅2017年,来卯寨参观旅游的省内外游客就超过20万人次!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村民脱贫的功能也渐渐显现。只要你肯干,没有贫困户。无论是到山上种树,还是在景区传菜,都可以挣到相应的报酬。周边村庄的富余劳动力有事做了,想出门打工又出不去的人终于可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了。靠着乡村旅游,卯寨沟新庄、老庄、扎门三个村的村民摆脱贫困。
李连和说,卯寨沟姓社不姓李,最终这个景区还是属于大家的。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景区运营模式,卯寨景区积极鼓励贫困户加入景区相应的专业合作社,进行“捆绑式”发展,提高贫困户“造血功能”。景区先后举办烹饪、餐饮服务、花卉栽培等培训班多次,培训农户380多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0人,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35人和吸纳周边村庄100多名剩余劳动力在景区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8000多元。
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卯寨景区一下涌进来3000多人,许多自驾车游客宁可坐在景区的木栈道上吃碗凉皮,也不肯离开。李连和又有了新的“烦恼”,景区的餐饮一条街要到8月才能开始接待游客,卯寨景区的“供给侧改革”还要加快速度啊。
高庙镇有关负责人表示,高庙古镇、柳湾彩陶遗址博物馆、卯寨景区正好一个金三角,卯寨景区的旅游接待主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届时卯寨在服务更多游客的同时,也将带动更多贫困人口通过“旅游+扶贫”走上致富道路。
李连和说,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话可真好,我们带领大家把荒山变绿,让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把卯寨沟建成美丽的景区,让全域旅游照亮村民的小康路。
卯寨景区内一座标准的河湟民居美丽的卯寨餐饮一条街已经建好八月基本可以投入运营村民在景区内靠出卖自家种植的水果蔬菜也可以挣些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