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崔永焘 摄影报道) 寸草不生的乱石坡,经过村民齐心协力地整理,变成了400亩平缓的经济林地;200多万元的扶持资金凝聚着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的关心,最终将群众脱贫的希望落实在这片高标准的经济林上。果树一天天长大,村民们的惊喜也一天天生长。
夏吾拉太说,谁能想到,一片乱石坡竟然变成了400亩高标准黄果经济林地处隆务河谷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保安镇塞加村是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庄,过去由于没有合适的产业,村民收入一直上不去。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政府将该村三个自然村其中一个村庄集体搬迁到山下的公路边,但各种原因造成全村经济面貌仍然“不强”,还有12户47人贫困群众生活属于建档立卡户。在积极争取到上级200多万元扶贫资金后,同仁县有关部门决定将资金投入到赛加村高标准黄果经济林上面。地处山区河谷地带,哪有土地?村上有处荒坡地,以往坡上没有草,只有乱石头。赛加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将这处荒坡整理出400亩地,完全可以种植高标准的黄果林。
买树苗的时候,县林业部门精心在隆务河谷地带挑选了嫁接好的苗木,并委托专业的林业人员进行水平沟修建、有机肥缓释等工作。每亩地只种35棵,多一棵不行,少一棵也不行。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夏吾拉太说,高标准黄果林建设从采购苗木到栽植、管护,许多环节都由专业人员完成,当地群众只参与了整地等简单的工程。树苗种下了,树苗活了,树苗长大了。许多种植过黄果的当地群众都瞪大了眼睛,这黄果种得有点儿不一样,几乎没见到死树(专业人员对个别死树进行了拔除并补种了新的苗木。)
7月雨水充沛,同仁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局长李力科觉得有必要到这片黄果林去看看。400亩黄果林,棵棵果树长势良好,有的树上还结出密密麻麻的青果子。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夏吾拉太说,雨水太好,树下的草长得也快,将尽快组织人员把林下的杂草铲掉埋起来,把营养还给果树。此前已经组织人员将结的青果全部摘除,不料个别树长得太快,又重新长出来了,再摘一次。这样,明年黄果丰收时能有一个好的产量。夏吾拉太说,别看种的是经济林,它的生态价值也不可小瞧。以往,光秃秃的乱石坡变绿了,山坡上水土流失少了,树林里还住了鸟儿,天一亮,啾啾鸣叫真好听。
同仁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局长李力科说,在林业科技部门的配合下,同仁县“国土绿化+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的模式初见成效。明年,这400亩黄果林丰收以后,一棵树至少可以挂果100千克以上,而且已经与生产厂家签订了每千克保底4元的收购合同,收益全部归村民。县城绿了,颜值高了,水土保住了,老百姓也即将富了,每个参与其中的林业人都为此而高兴。
黄果梨是独产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谷的稀有珍果。同仁县有关部门曾经把果子送到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水分占85.75%,氨基酸达0.30%,总糖分9.01%,总酸28.84%,类胡萝卜素0.038%,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及各种微量元素。同仁当地的藏医也普遍认为,这金黄的果子具有清热解表、降压止咳、化痰利肺等医药功效,也是天然绿色保健品的优质原料。同仁县成功研发出黄果饮料、黄果醋、黄果酒等高附加值的产品,2015年“同仁黄果梨”还被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成功。
2013年,同仁县扶贫开发局投资300万元扶持资金,入股成立隆务庄仁青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小康路上的隆务庄271户村民成了股东。公司年收益的10%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资金,60%作为剩余266户入股群众分红进行平均分配, 20个人的公司,10人是贫困户参与务工,每人每月平均2000元的工资收入。发展到2018年,隆务庄仁青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将收购50吨原果,进行精深加工。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品质原因,生产多少销售多少,不打广告都被经销商抢走了。现在的问题主要是原料不够,不然完全可以消化原料100吨以上。”眼瞅着赛加村的黄果林丰收在望,隆务庄仁青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上下一片欣喜,等到明年,自家厂里的黄果饮料又可以增加产量了。
赛加村村委会主任万玛卡说,这400亩黄果林,仅出售果实一项每年可有280万元收益,户均7000多元,加上其他收入,村民脱贫完全没问题。难得休息一会儿,万玛卡用手机放了首歌《十送红军》。万玛卡说,赛加村的群众以前看电视的时候听这首歌,听过就过了,现在重新来听这首歌真是感慨万千,特别是“包谷种子红军种,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掰”这句歌词,打动着无数赛加人的心。
“共产党栽下‘扶贫树’,贫困户喜收‘晶黄果’,金色的黄果不仅照亮了赛加人脱贫致富路,更照亮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万玛卡说。
长势良好的黄果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