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樊永涛 报道)凌晨2时,整个城市都在熟睡。叮铃铃、叮铃铃……西宁市城中区公安消防中队值班室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
“喂,你好,这里是119接警中心,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值班员立即向值班小组汇报,警报随即在营区拉响……
嘀…嘀…嘀……急促的紧急集合哨声,打破了黎明破晓前的宁静,消防兵刘贺贺和他的队友接警报后迅速出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几经周折之后,成功消除一起火灾隐患事故。
凌晨4时,刘贺贺回到驻地,经过几个小时短暂休息后,他跟往常一样,换衣服叠被子,跑早操、吃早饭、整个过程紧张而秩序井然。
8点整,刘贺贺开始检查维修消防装备,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生活。
……
“记者同志,采访我吗?先喝点水,咱慢慢聊。”初见刘贺贺,就被这个皮肤被晒得黝黑的85后小伙的热情所打动。江苏徐州人的他,身上既有北方人的豪爽,也有南方人的心思细腻,他有点“慢热”,时不时露出腼腆的笑容,完全看不出来这是一名身经百战的消防战士。
事实上,从15年前这个憨厚老实的小伙子便与消防结下了不可分解的缘分,2003年入伍的他,一路坚持不懈,不断学习、不断训练、参与实战,从一张白纸成长为“尖刀的刀刃”,多年来,刘贺贺参加和协助指挥灭火战斗、抢险救援千余起,3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部队嘉奖;2015、2016年分别被团西宁市委授予“最美青工”和“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2017年被团省委评为全省“青年岗位能手”;2018年5月被团省委授予“青海青年五四奖章”。
背井离乡赴“沙场”
谈及为何会选择消防,刘贺贺说这是“天赐良缘”:“其实,在老家的时候,我连消防车都没有见过,更别提对消防有什么具体的了解,也就是在电视上看过一点介绍。但是,男生一般从小都会有一个从军梦,我也不例外,于是在报名参了军,机缘巧合之下,就分到了青海这边的消防部队。”
简单的一句“梦想与缘分”,却是1700多公里的距离,分离不可避免。想不想家?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从军以来,刘贺贺和他结婚4年的妻子韩恋只见过4次面,因为工作的缘故,两人常年两地分居,只有在每年休假时才能相聚,结婚伊始,韩恋也曾颇有怨言,两人结婚后一年也见不到几次面,更没有陪媳妇回娘家过过一次春节。韩恋每次打电话想让刘贺贺回家,刘贺贺总是说工作忙,部队需要他,战友们需要他,这让韩恋也是满腹委屈:“你是战友们的‘大哥’,却是不称职的丈夫与父亲”。
但是每名军嫂的埋怨都会被时间消磨,“嫁给消防兵久了,对他的工作也就理解了。”韩恋说:“尽管他没能多陪陪我和孩子,但他帮助了更多的人,做了更多有意义的事,我无怨无悔,因为他是一名光荣的消防兵。”
2015年,刘贺贺和往年一样回家探亲,一个月的假期转眼即过。离别时,望着父亲消瘦的脸庞,刘贺贺很是心疼,于是从小腼腆的他,第一次拥抱了父亲,父亲低声告诉他,“别想家,好好干,别给国家丢脸。”可谁能想到,这一别却成了父子的最后一次见面。
因为工作原因,刘贺贺两年没有回家,2017年初,他远在江苏老家的父亲因病去世,他怀着巨大的悲痛匆忙赶回家料理后事,按照老家的风俗,后辈要等老人下葬四十九天后才能离家,然而部队的纪律,为了“大家”,刘贺贺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小家。提起自己的父亲,这位铁血汉子再也没有忍住自己的眼泪……待悲伤褪去,刘贺贺擦干热泪,目光坚定的告诉记者,“我从来没后悔过,没后悔过!”
刘贺贺说,父亲去世后,每次在电话中,母亲总会用质朴的语言嘱咐他:“要把工作放在首位,家里都好,不用牵挂。”“和其他消防兵一样,无法陪伴在年迈的母亲身旁,心里真的很愧疚,也正是这份愧疚,化作了我前进的动力,我要用更好的成绩来汇报母亲的殷切期盼,因为我是一个兵!”
从“新兵”到“尖刀刀刃”
初入军营时,正如刘贺贺自己所说,他对消防的了解几乎是一片空白,十足的一个“愣头青”。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落后、不知进取。刘贺贺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为了尽快真正融入消防大家庭,成为一名合格的消防战士,在日常训练之外,他常常起早贪黑,从最基础的体能训练到难度更高的消防救援操法,力求每一项都达到优秀。
天道酬勤,付出总会有收获。自2010年入选参加第一届全国消防比武竞赛以来,刘贺贺多次以队员或教员身份参加各级比武竞赛。2016年8月,刘贺贺同志被选拔参加西北五省地震拉动演练,他因光荣入选而感到骄傲,但也同样感受到肩上的重担,训练过程是艰辛和充满挑战的,为了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他不怕苦、不喊累,虽然多次在训练中受伤,但他下定决心,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轻易放弃和言败,终于他成为了参训队员中的佼佼者,和战友们一起以优异成绩顺利完成十公里徒步、搭建营地、巷道救援等训练科目。2018年6月,刘贺贺被省消防总队选拔为战训示教队教员,对全省消防部队攻坚组队员和基层指挥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荣誉只是对个人的肯定,因为熟练地基本功,在抢险救灾的“战场”上,他多次挽救群众生命于危难之中。2017年5月,西宁市南酉山路一民房发生垮塌,刘贺贺和战友们火速赶往现场,到场后发现一间民房因被雨水冲刷半边房屋倒塌,被困人员被2米多长的楼板压在背部,呼吸困难,周边墙体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倒塌的风险。时间就是生命,救援刻不容缓,由于夜间能见度低,事故现场作业面狭小,中队指挥员在周边设立了安全岗,指派刘贺贺带领1名同志进入坍塌现场实施救援,刘贺贺义无反顾冲在前面,他用顶撑工具组抬起坍塌的石板,自己钻进石板下清理挤压被困人员的碎石,一点点将被困人员推出废墟,并背着他一步一步向安全地带转移,就在刘贺贺把被困人员放到救援担架上的一刹那,轰的一声那栋坍塌了一半的房屋彻底倒塌,刘贺贺刚才救援的地方被碎石瓦砾掩埋。
除了日常训练和出警,刘贺贺还参与了“4.9”西宁市纺织品大楼火灾扑救, “1.31青海铝型材厂火灾扑救等重大急难险重任务,并千里驰援“4.14”玉树地震、格尔木抗洪抢险参与地质灾害救援。
战友眼里好“大哥”
在战友们眼里,刘贺贺是消防警营的“兵王”,但同时又是耐心、可敬、可爱的“大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面对比自己年轻许多的战友,刘贺贺就如同兄长一般,不仅手把手的教大家叠被子、整理警容风纪,更重要的是传授灭火救援技巧。刘贺贺常对战友们说,你要对你所做的事情负责任,更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任。
由于自身能力素质十分过硬,刘贺贺先后担任班长、新兵新训骨干及中队长助理,科学的训练方法,使每名官兵都愿意主动跟着他训练。
如今任职西宁市公安消防支队东川一中队中队长助理的张星华,是刘贺贺曾经带过的一名兵,他这样描述刘贺贺,在平时的生活中,他能时刻以过硬的军事素质,严格的作风纪律,良好的精神风貌来带动影响身边的战士,对于领悟能力较慢的战士总是耐心的帮教,从不感觉到厌烦。平时他总保持着严整的警容,集合出操时第一个到位;打扫卫生时,他从不以老兵自居,总是身体力行,哪里活最重、最脏,他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警营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这是他经常对战士讲的话,他嘴上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我们都叫他刘大哥。”张星华说。
2015年1月31日,位于西宁市昆仑东路东川经济开发区23号青海铝型材厂内一大型库房突发火灾。接到报警后刘贺贺迅速和战友们奔赴火场紧急增援。到达现场后发现,该厂房已处于猛烈燃烧阶段。按照指挥员的命令,刘贺贺迅速带领4名攻坚组队员从厂房南侧架设2个水枪阵地对火势进行压制。由于事发时间为深夜凌晨,接近零下20度的严寒对救援人员身体带来考验,刘贺贺和战友们的战斗服很快结冰变得更加沉重。
着火厂房跨度较大,且正处于猛烈燃烧阶段,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刘贺贺迅速将四名攻坚组队员集结在一起,将水枪阵地改为架设移动水炮,以此来满足水枪阵地无法扑救的区域,有效压制了火势向南侧发展。但此时刘贺贺发现在水炮的有效射程外形成了一个灭火死角,且火势越烧越猛烈。刘贺贺迅速将此情况进行汇报,并在现场领导的指挥下,组织人员将水炮阵地向厂房内部深入。这是一个大胆的行动,如此刻厂房发生垮塌,刘贺贺他们将十分危险。面对着火场浓烟高温的侵扰,刘贺贺同志没有退缩,他知道水炮的深入架设是将火灾扑灭的关键举措,在做好一切准备后,毅然冲进火场,到达指定区域迅速架设水炮。在高温的烘烤和烟气的熏扰下,刘贺贺同志始终坚持着,就这样火势被压住了,经过5个多小时的全力扑救,大火完全被扑灭。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让其他人进入着火厂房,他嘿嘿一笑说,他们还是孩子,他们是我的兄弟,少进去一人就少一份危险。
入伍15年,刘贺贺始终把平凡岗位当作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踏实工作、立足本职、奉献军营,他的身上,体现着全省消防官兵舍小家顾大家,保一方平安,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贡献的奉献精神。 “我爱人民,人民爱我”,正是上千名同刘贺贺一样的消防官兵,历经无数风雨,无数次的血与汗、苦与累,换来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平安,谱写出“军民渔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