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青海新闻

【走进三江源】绿草如茵 昔日“黑土滩”如今大变样

时间:2018-09-01

治理后的“黑土滩”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樊永涛 摄影报道)“几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寸草不生的黑土滩,遍地鼠洞。”澜沧江源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生态保护站副站长索南江才望着眼前的草原告诉记者。

  走进玉树藏族自治走杂多县扎青乡地青村,来到当地人口中所说的开青滩,幽幽草香扑鼻而来,让人很难想到这里曾是一片“黑土滩”。

  扎青乡位于澜沧江源园区内,地形以江源高原峡谷为主,高寒森林、灌丛、草原、草甸镶嵌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旗舰物种雪豹的密集分布区,更是澜沧江源扎曲河的发源地,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黑土滩到底对当地生态有多大影响?索南江才深有体会。索南江才说,扎青乡地青村部分草场退化为黑土滩后,几乎寸草不生,原本在这生存的野生动物几乎不见,牧民们也逐渐废弃了这块原本水草丰美的草场

  索南江才说,黑土滩形成的主要原因还是过度放牧以及草原鼠害。“黑土滩是荒漠化的前兆,而草原一旦荒漠化就很容易引起沙漠化。因此草原荒漠化治理的最佳时间就是草原开始退化,黑土裸露的黑土滩阶段。”

  所谓“黑土滩”,就是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草甸因退化而形成的裸露化土地。这种被称为黑土滩的现象一旦出现,首先原生植被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毒杂草群落。同时,草皮融冻剥离,盖度降低、土壤裸露,土壤肥力不断降低,土壤养分丢失直至次生盐渍化,土层变薄,退化为沙砾滩,继而成为当地“黑尘暴”的沙尘源。尤为严重的是,退化为黑土滩的草地上鼠洞密布,鼠类活动猖獗。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黑土滩将会像传染病一样继续蔓延,危及周边草场。

  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工程的推进,以及澜沧江源园区2018年黑土滩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3750万元,在杂多县阿多乡、查旦乡、结多乡、扎青乡等6个乡(镇),21个村实施,治理面积为25万亩,其中机械种植12.7万亩,退化草地改良(撒播有机肥)12.3万亩。主要对原生植被盖度在10%以下重度退化的“黑土滩”,采取机械种植及围栏封育等方法建植多年生半人工草地的方法恢复草原植被。

  据索南江才介绍,2018年黑土滩综合治理项目于6月4日起实施,共投入劳力136余人,投入牧草种子“垂穗披碱草”57.25万公斤。“目前我们已完成机械种植11.45万亩,项目第六标段计划于2019年实施;完成退化草地改良(撒播有机肥)12.3万亩。已治理任务占治理总任务的95%。”

  为确保项目顺利完成,澜沧江源园区国家公园管理委员会与项目实施乡镇、村委会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和管护合同。按照项目作业设计要求,实施全程跟踪管理,每个施工点安排1名技术人员和工程监理人员蹲点开展现场监督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与此同时针对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管委会也做了大量工作。据了解,一座鹰巢架可控制约735亩草原上的鼠害。截至目前,管委会共安装完成鹰架240座、鹰巢架60座,占安装总任务的16.8%。“此次安装鹰巢架300架,可控制鼠害危害面积17.64万亩。通过在草场上设置鹰架,为鹰类供应居住条件,使得控制区内鹰类增多,鼠类减少,达到有鼠无害、长期节制的目的。”索南江才说。

  随着黑土滩综合治理的不断深入,这里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曾经的老朋友——野生动物又回到这片土地。

  在索南江才看来,黑土滩综合治理最明显的成效,就是鼠患的减少。索南江才说,治理之前,这里主要有两种老鼠。一种是地面鼠,一平方米有四五个洞,老鼠有十来只,通过治理之后,“黑土滩”的老鼠比以前减少了许多。

  有减少的就有增加的。索南江才说,现在每年他都能在自己管护的区域内,看到不少曾经很少见,或者根本看不到的野生动物。“有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盘羊、岩羊,还有很多都是我以前没见过的候鸟。”

  如今,在扎青乡草昔日的“黑土滩”上早已长起了茂盛的青草。行走其间,绿草如茵,野生动物徜徉其间,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正在徐徐展开。

  • 上一篇:玉树机场旅客吞吐量超提前46天突破20万人次
  • 下一篇:融绘数字未来 2018“新华三”数字领航百城巡展进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