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陈郁 摄影报道) 近两日,在青海省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青海高原第三届农产品展交观摩会上,国内外参展商纷纷拿出了优质特色的农副产品,铆足了劲儿进行现场推介。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参展商们也带来了主题鲜明、特色各异的参展品,新鲜的、好玩的、高科技的展品让人目不暇接。
“一带一路”馆 海内外“土特产”走俏
第三届农展会上亮相的“一带一路”展馆尽显魅力,云集了巴基斯坦、尼泊尔、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展团,带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和农业珍品,展示了独特的异国风情。
精美绝伦的巴基斯坦玉制工艺品,造型别致的印度木制品摆件和家具,风味独特的马来西亚咖啡和糕点,还有色彩绚丽的阿富汗挂毯……在“一带一路”展馆里,前来参展的市民不出海东就能欣赏和购买到来自中亚南亚的异域物品。
据海东市商务局副局长候全明介绍,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在海东快速汇集,此次农展会期间,来自多个国家的产品参加展销,深受市民欢迎。
西宁馆 生态环保凸显“一优两高”
走进西宁展馆,最吸引眼球的就是水肥一体化系统示意图。据技术人员介绍,只要装上水肥一体化设备,施肥罐里混合各种养料的水肥就通过管道迅速输送到大棚的每个角落,细小的水流从密布在微喷软管上的小孔喷出,会形成半米高的水雾。
“利用水肥一体化设备不仅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做到精确灌溉、施肥,防止养分流到作物的有效根区,并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该展馆负责人说。
此次西宁馆内展品主题也凸显环保概念,包括绿色有机蔬菜和绿色环保产品。
据西宁市展馆负责人介绍,西宁市将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高原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努力建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高原特色西宁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幸福西宁”。
海西馆 生物产业彰显青海特色
大到柴达木福牛、野血驴、高原冷水生物,小到枸杞、藜麦、中藏药,走进海西馆,处处可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加快实现“千亿元”特色生物集群发展,深入开展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产业体系、产品体系和经营体系调整优化的亮点。无论是展馆口的电子显示器,还是展馆里的产业产品介绍,无不显示出海西特色生物产业呈现出的好中显优的良好态势。
据海西展馆负责人耿岗介绍,此次农展会上他们带来了32家企业的70余产品,除了主题为柴达木号的展馆外,外场的德都蒙古包的展馆也是海西的。各个活灵活现的动物标本和海西特有的驼绒被等都勾起了市民们浓厚的兴趣。
近年来,海西州加快构建千亿元特色生物产业集群,大力推动枸杞、藜麦、高原冷水生物等种养殖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开展高原特色生物产品开发、高原生物基因库、柴达木绒山羊基因优化等工作,突出发挥了前沿生物科技对产业的整体拉动作用。
海南馆 民族特色凸显地域文化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展馆,负责人余庭旺正在向参展市民热情地介绍产品。他告诉记者,今年的农展会较之前的两届农展会都更盛大,产品也是更丰富。“去年我们参展的产品有40多种,今年我们努力达到了50多种,新增加的牦牛奶贝、百香果口味的牦牛酸奶、牦牛肉粒、青稞酿造的醋和酱油都是这次馆内的“新星”,我们主要突出有机绿色的发展理念,用有机绿色发展理念延续接下来的生态发展模式。”余庭旺说。
海南馆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展馆墙上的灯融合了牦牛、藏羊、油菜、青稞、奶业、冷水鱼等七大产业的元素,巧妙地将民族元素和现代风结合在一起。展馆内四周有四个以牧业大州为主题的大灯,其中最亮眼的是名为“中华福玉楼”的大方灯。该灯以海南州的地标福玉楼为原型,加以当地的藏文化元素设计而成,绚丽多姿,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海南州的地域文化,传达了海南州的精神风貌。
海北玉树黄南果洛馆 草原美食当“主角”
一片片草地蔓延在展馆外,牦牛、藏羚羊在草地上奔跑嬉戏,草地上的皮鞭、篮筐随意摆放着,一副生态气息浓浓的画卷摆在眼前。这个生态模型是展馆对于玉树草原的模型重建,是对玉树生活的诠释。据了解,整个生态模型都是用牛绒制成的,皮鞭、篮筐等小件都是手工制品。
走进玉树馆,映入眼帘的是酸奶、全脂奶粉、鹿茸血粉、手撕牛肉、牧家面、酥油、点心等农产品以及各式牛农织品。其中,牧家面是最新研制开发的藏式风格方便面,包装袋内加了冻干肉。牛农织品都是纯手工工艺。这次来参加会展的有12家省级龙头企业和供销社。
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的无花果和木瓜、同仁县直径90厘米的土烧馍馍、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牦牛肉干和酸奶……在展会现场,游客们不仅能品尝到我省青南地区的雪域美食,还能详细了解这些来自大草原的美味食品背后的故事。扫一下二维码,你就能查看产品的来源地,肉类都可以追溯到养殖场,可以实时观看养殖场环境和卫生,除了这些,产品主要以生态、优质、特色农产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