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陈郁 报道)近年来,海东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保大会精神,围绕“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从五方面持续发力,认真履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海东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加强,环境质量加快改善。
通过海东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会等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举全市之力开展了春秋季植树造林大会战、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湟水河流域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城镇规划区各类违法用地行为专项整治等重大活动,保持了建设生态海东的强劲势头。将环保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日常督查督办重点,专项调研环境保护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和问责力度;举办了海东市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提高了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政策理论水平。同时,制定印发《海东市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责任规定》《海东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办法》,有力推动了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有效落实,为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积极争取大气污染专项资金,累计完成“煤改气”837蒸吨,沿湟四县区“煤改气”全面完成。平安、民和天然气管网逐步向周边村镇延伸,天然气覆盖率逐步提升。化隆、循化天然气管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民和、互助、乐都20家铁合金企业浇铸车间无组织烟气治理,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20830辆,建成规范化煤炭市场6家,109座加油站建成了油气回收系统,有效遏制了机动车、生活污染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新建污水管网221公里,改建雨污分流管网150多公里,整治排污口107个,新建截污管网35公里,海东市污水收集率提高到75%。六县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划定工作全面完成。打好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实施“家园美化行动”,累计完成815个村的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成了一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项目覆盖率达52%,受益人口达83万。“平安经验”在445个村得到推广,在国务院大督查中被推荐为典型经验。打好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战。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施肥140万亩以上。完善残膜回收机制,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残膜回收补贴政策,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7%以上。积极发展现代生态牧场,大力促进种草养畜、草畜联动、种养循环、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5%以上。打好工矿企业环境治理战。以互助塘川、乐都汤阿等环境敏感区域和电解铝、碳化硅等行业为重点,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加大落后工艺和过剩产能淘汰力度。打好孟达自然保护区专项检查整改战。2013年至2016年国家环保部遥感卫星监测发现的17个问题和“绿盾2017”自查中发现的8个问题均已完成整改。
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办法。实行网格化环境监管及双随机抽查,大力开展高考、中考噪声污染控制、湟水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尾矿库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等专项检查,严厉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截至目前,共检查排污企业957家次,责令限期整改20家,查封扣押1家;行政处罚22家,处罚金额249万元。加强辐射安全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海东市84家核技术利用单位的环境监管,督促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延续手续,换发率达100%。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已办理建议提案满意度达100%;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等渠道排查调处信访142件,处理率达到100%,群众环境权益得到了更好的维护。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环境保护措施要求和污染排放标准,推行重点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机制,主动缩减环评审批时限。今年1—10月有112个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审批时限平均缩减7天。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发放。对水泥、玻璃和电解铝等行业共11家已发排污许可证企业进行质量审核,开展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实现海东市环境监测机构及重点排污单位的监测数据在全国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共享系统发布。扎实开展各项监测。全年监测水环境质量数据1万个、环境空气质量数据2.6万个、土壤环境质量数据0.12万个、声环境质量数据0.15万个,污染源监测数据1.4万个,为海东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利用“6·5”世界环境日活动,组织开展全民捡拾清运垃圾行动、“禁磷”“控塑”“治筷”三项环保行动及生态环境保护优秀文学作品表彰暨环保诗歌朗诵会。海东市生态保护的成果在文化融入中得到了提升,极大的鼓舞了更多公众参与、支持环保的热情。结合海东市“春秋季绿化大会战”“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等重大活动,组织开展举环保旗帜徒步宣传等活动;围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禁养区划定、大气污染防治、湟水流域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年度重点工作,对相关法律法规、整治成果、工作目标等内容通过新闻媒体、展板画册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生态环境保护舆论氛围,凝聚了全社会推进生态海东建设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