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一首《西部好儿郎》这样写道:儿当兵,当到多高多高的地方;
儿的手,能摸到娘看得见的月亮。
娘知道,这里不是杀敌的战场;
儿却说,这里是献身保国的好地方。
……
每年,兵站战士们的休假只有50天,这意味着他们要在海拔3500米的纳赤台兵站驻守310天。每周周一到周五,兵站规定战士们每晚只能有3个小时时间和家人通话视频。图为重庆籍苗族战士罗超每晚和女朋友视频聊天时,脸上都会绽放出无比幸福的笑容。
纳赤台兵站的首要职责,是为入藏出藏部队提供后勤保障,作为一名战士,谁不想扛枪,但我们,却成了抡着大铲的“伙头兵”。
兵站的每一名战士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每逢过往的部队在纳赤台兵站休整,在为他们做好晚饭,安排好住宿后,总会有几名战士借着夜色,悄悄溜到一排排战车前,先是来回细细打量,然后把脸贴近窗口,把目光投向里面的各种装置,此刻,他们的内心是自卑的。
同样是兵,为什么自己成了一个抡勺弄铲的“伙头兵”?
图为纳赤台兵站的“全能战士”费盼盼,正在悉心查看锅炉运行情况。
是的,纳赤台兵站是有灵魂的。对每一个战士来说,有一天离开部队,会成为他们心中无法愈合的伤口。
悲情,永远是茫茫戈壁的主旋律,肝胆,永远是昆仑祁连恩义相照的战友情。
那一年12月,服役16年的四级士官冀云生转业了,离开的头一天晚上,战友们把酒送别,杯杯一饮而尽……第二天清晨,一支队列,从兵站大门一直排到营房门口,背着背包,一步一步走出营房,冀云生和战友们一个一个握手,战友们一个一个向他敬礼,泪水顺着他们的面颊默默流淌,在接受了最后一次敬礼后,他大步走向公路,猛然,他甩掉背包,慢慢转过身,抬头向着纳赤台兵站这5个大字,扑通一声跪下,连磕三个响头,然后头也不回,走向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