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到基层去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到实践中去锻造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
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从4月下旬开始,一场在青海省委宣传部开展的增强“四力”基层大调研活动,在部委会成员带队,机关干部全员参与下拉开了帷幕。
寻药
为什么要开展基层大调研活动?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我们宣传思想战线的一些干部“机关病”很重,有的人几年也不下一次基层,“早九晚五”应门市现象比较突出。
的确,现实生活中,很多干部成天在机关中坐而论道,在办公室里搜肠刮肚,在电脑前粘贴复制,不愿意去火热的生活中与群众打成一片,其结果就是撰写的文件套话成段、虚话满篇,提出的建议思路狭窄、脱离实际。长此以往,在宣传思想战线存在的理论宣传上下一般粗、文艺创作生产精品少、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弱、媒体融合发展见效慢等难题依然故我。
怎样治愈“机关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显然,根治“机关病”的“猛药”就是增强“四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在4月24日召开的增强“四力”基层大调研活动动员部署会上,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志明指出,开展大调研活动,目的就是增强全省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机关干部下基层、摸实情、出实招,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机关干部要走出去,走出办公室、走出机关大院,到社会上了解舆情,到各地各单位发现问题、听取意见、寻找思路;要走下去,沉到基层一线,到群众、到基层、到实践中找办法、解难题;要走进去,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听到真话、摸到真情、找到真招。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动员会后,部机关迅即行动,部务会成员率先垂范、轻车简从,组成8个调研组,奔赴青海8个市州32个县区,深入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高等院校、各社科学会、部属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大调研。
一个多月来,部机关干部通过跑、看、问、记、思,形成了一批带有泥土芬芳、富有真知灼见的高质量调研成果,为推动青海省宣传思想工作的守正创新提供了许多务实有效的思路建议。
问道
迈开脚步、扑下身子、直插基层、沉到一线……在省委宣传部各级干部看来,大调研不能为调研而调研,必须到基层“真找问题、找真问题”。
大调研活动前,各调研组精心设计调研方案,精心策划调研题目,突出问题意识,坚持问需于民,下到哪里,了解哪些情况,解决什么问题,大家都认真进行了“备课”,既去了条件好、基础好、出经验的地方,更到了困难最突出、矛盾最集中、情况最复杂的地方;大调研活动中,大家用心用情发现基层亮点,指导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深入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推进融媒体建设、抓好“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使用、开展移风易俗、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工作。
副部长刘伟出发前,不慎崴了脚,尽管走路一瘸一拐,但他依然历时10天、行程3000多公里,坚持跑遍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所有县市;
60岁的副巡视员、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彦军一行冒严寒、顶风雪,战缺氧,翻山越岭深入果洛藏族自治州基层一线,穿着厚棉衣围坐火炉旁与基层干部群众唠家常、谈心声,宣传党的政策,答疑解惑;
省文明办副主任张成强一行前往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调研时,事先不打招呼,直插村头巷尾,了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情况和脱贫攻坚成效。
……
8个调研组中不论是带队的部务会成员,还是普通干部,他们不拘泥于场地形式,有的座谈会开在农村广场上、有的开在工厂车间里、有的开在百姓家中,鼓励大家讲问题、说真话,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基层把真问题“晒”出来,领导干部面子上会不会挂不住?这样的担心调研中已经越来越少。相反,很多干部意识到,发现问题恰是掌握基层真实情况、谋求新作为最直接的方式,是寻找发展机遇、找准工作发力点的重要突破口。
张彦军说,以前有些干部认为宣传部门缺钱少项目,给群众办不了实事,宁愿呆在办公室也不愿下乡。其实,不能把办实事与给钱给物划等号,帮助基层加强党的建设,是办实事;宣传党的政策,解开群众思想疙瘩,是办实事;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指导工作,同样是办实事。
“下到基层,所看到的都激活了你的思维。”张成强说,调研时发现,尽管“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已久,但个别地区高价彩礼现象还是存在的,这就说明,做好群众宣传引导教育工作要扎实,今后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作用,更要用自治、德治来移风易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社会各个层面。
“要带着问号搞调研,背着任务下基层。”文艺处副处长王晓东说,之前文艺处经常送“文化大餐”到基层,但忽略了群众想看什么,只是按主观臆想去安排,其效果可想而知,今后要想得细、做得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节目就多安排,真正做到讲的话群众喜欢听,创作的文艺作品群众喜欢看,通过寓教于乐“占领”精神高地。
“要做知行合一的宣传工作者。”青海《党的生活》杂志副总编辑苗利明说,果洛州许多牧民不懂汉语,宣讲时需要干部们临时翻译,由于水平有限,并不能把文件精神准确翻译出来,这就导致牧民群众不完全理解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今后首先要考虑基层需求,多准备双语宣传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用‘脚步读书’,用‘实践问道’”,“行走一线,脚印越深,才能触摸到新时代的铿锵脉动!”……如今,这些理念正逐渐成为省委宣传部机关干部的共识。目前各调研组正在分专题修改调研报告,完善工作建议,努力实现成果转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感悟
这次增强“四力”基层大调研活动,很重要的任务是看看社会思想领域的新变化、听听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好意见、好想法,把社会各界的创新智慧、合理想法、有益思路带上来,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找到宣传工作的本质规律。
如何完成这一任务?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扎实践行群众路线,真正走进基层干部和群众心中,拜人民为师。
对此,张成强深有感悟。他说,有句话讲,坐在办公室都是难题,下到基层去都是办法。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基层是最好的课堂,与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就要像地里的麦穗,身子越低,分量就越重,调研并不是下去一趟,听听汇报、看看简报,写篇报告就完事了,而是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同坐一条板凳、同聊一个话题,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一些参加大调研的干部也直言,“面对面交谈后,才意识到,有些工作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还有不小差距。”“基层的情况一直在变化,基层百姓也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走不走下去,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听到了很多以前在会场、在文件中听不到也想不到的情况,这些‘想不到’让我不得不反思。”
看到基层干部忙碌的身影、基层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王晓东深受感动和启发。她说,以前调研也下到了基层,甚至与群众同吃同住劳动,但还是话说不到一起,心交不到一块儿,猛一看好像是深入了,其实还是浮在表面,究其原因是调研只看“盆景”不看全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只有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心里面装着群众,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以心换心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新闻处干部相世恩参加完海南州调研后又马不停蹄奔赴海西州,十几天跑下来,他由衷感慨:“基层大调研重要的是要‘走心’”。他说,以前和基层宣传干部们的联系仅仅停留在电话中,有些人连面都没见过,到了他们工作的地方,通过近距离接触,增加了感情和友谊。调研中,基层宣传干部推荐了优秀个人和集体,回来后新闻处就研究和制定方案,选派记者进行报道,把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创新做法宣扬出去。
在黄南州河南县宁木特镇,省互联网新闻中心干部王海莲了解到该镇镇长才旦公保在没有宣传专干的情况下,打造了镇政府微信公众号,分了16个栏目,同时还培养了一个网评员,针对镇上遇到的舆情主动发声,正面引导,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王海莲感到了基层工作的不容易,她说,所有的政策和文件都需要在基层落地,汇报材料上的几句话也许就是他们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劳,唯有设身处地,深入了解,才能理解基层干部的伟大和坚韧。
“这次活动,触动了我的灵魂。”苗利明发出的这句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在果洛调研时他高原反应强烈,整夜睡不着觉,尽管第二天头疼难耐,但他仍然坚持工作。他说,这点苦跟长年在此奋斗的基层干部比起来不算什么,他们中的很多人几乎天天都要靠药物维持才能睡个安心觉。“基层的许多干部,他们都有一股敢为人先的信念,有许多我们学习的榜样,看到他们扎根基层默默奉献,我们身在省直机关,条件不知比他们好多少,就更没有理由干不好工作。”
脚下有泥土,心里有人民,胸中有时代。在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建设更加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青海的新征程中,省委宣传部开展的增强“四力”基层大调研活动,让机关干部走出机关院子、走到基层一线、走进群众心中,树立了严谨务实的作风,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也历练了“四力”本领。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增强“四力”永远在路上,开展基层大调研的脚步,不会停下,未来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