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青海新闻

一个“第一书记”1119天的驻村经历

时间:2019-08-14

文化长廊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记者 樊永涛 摄影报道) 三年零六个月十二天的驻村生活,让秦大云变得黢黑。但他毫不在意,反而将此视作和村民打成一片的见证和收获。

先是作为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宣传部的工作人员,紧接着到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秦大云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长江源村。

他说:“一段驻村路,毕生驻村情。”

7月12日,他的驻村工作正式结束,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逐渐从容,到最后的不舍,他用发在微信“朋友圈”里一段话为驻村生活做了总结:“1119天的驻村工作,这段美好的经历,正如我庆幸地赶上脱贫攻坚这样的时代主题一样,将成为终身享用的一笔财富……”

1119天,秦大云勾画出人生新轨。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15年12月,秦大云被命为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第一书记”,忐忑不安,这是他最初的内心想法。要想当好“第一书记”,就得先当好一个学生,要想扎根在基层,就要和牧民群众交朋友。长江源的牧民世代逐水草而居。十多年前,他们响应国家号召,离开祖辈放牧的草场、离开世代居住的帐篷,告别游牧生涯,开始城市生活。针对这一特殊情况,秦大云稳住心态,拜牧民群众为师,拜基层党员干部为师,虚心学习惠农政策、涉农法规,请教农牧区的工作方法、经验。

刚到村里,村民反映最突出的就是用电问题。原来,牧民从2004年搬迁至今,随着家用电器越来越多,村里的电力负荷明显增加。一遇用电高峰,不是电压不稳,就是跳闸,给生活造成很大不便。作为第一书记,秦大云必须解决好村里的用电难题。于是他及时向格尔木市委宣传部汇报了村里的困难,并得到大力支持,积极协调电力公司筹措资金27万多元,为全村133户村民改造入户电力线路。

改造完成的那天,许多村民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做客。看着大家诚挚的笑容,秦大云深切地体会到,要想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就必须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依靠好各级组织、抓好村班子团结、发扬党内民主,踏踏实实去干工作,脚踏实地搞服务、依据村情做工作,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精准扶贫工作整体迈进的步伐。

三年来,秦大云逐家逐户登门走访,虚心请教,基本掌握了长江源村的村情民意;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特别是群众的困难和关心的问题都落实到驻村《工作日志》上,并督促自己尽快落实,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为村民多办实事、好事,促进驻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三年来,秦大云和村“三委”班子一起入户住户、增进民族团结。在这里,他们和村民一起劳动,打扫村委会、马路,一起栽树浇水,一起改善村居环境,与村、组干部一起包片划区,入户随访、做好群众工作,与村民载歌载舞,展现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长江源村鸟瞰图

如今,走进长江源村,一片宁静详和。村口矗立着一座极具藏族特色的大门,宽阔的马路两边白色的太阳能路灯、微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显得格外醒目,村里的藏式风格长廊内展出着一幅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源村时与村民们的留影,小孩们在门前玩耍嬉闹,老人们有的散步健身,有的摇着经筒念诵祈福……

如今,放眼看去,广场上姑娘小伙随着悠扬的乐曲跳起了锅庄,文化室里年轻人畅游在网络的世界里,各种图书吸引着牧民群众的目光……

如今,在党和政府多项政策的扶持帮助下,长江源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上幸福日子的牧民群众,用欢快的舞蹈为祖国送上他们最诚挚的祝福。

从雪山到城镇,从游牧到定居,从牧民到市民,最令秦大云高兴的,是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追求幸福生活的热情高涨,脚步越发坚定自信。正如村民们说的那样:打心里感谢党的民族政策,大家的幸福日子还长着呢。

的确,他们的幸福日子还长着呢!

广场一角
  • 上一篇:【2019网媒行专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茶卡盐湖的生动实践
  • 下一篇:老农垦人古铁旦眼中的“今朝”格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