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王柯岚 通讯员 李莎莎 报道)乡域辽阔、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强是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党课开展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如何及时将党的政策宣传到位、如何让每位党员都能聆听一次党课,给乌图美仁乡出了一个大难题。
记者跟随该乡机关流动小分队来到哈夏图村党支部,在这里有一所流动的帐篷学校,每当乡里要给党员上党课的时候,这所流动的帐篷学校就成了哈夏图村党支部的课堂,大家围坐在一起,通过流动党课的方式,及时了解学习掌握最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就是这样一间流动的帐篷学校,让村里的党员没有错失过一次党课,大家都对这样的课堂拍手称赞。
今年59岁的秀仁其美格是1986年入的党,因为村子距离乡政府较远,以前很久才能上一次党课,现在按照每年的学习计划,每月都可以聆听一堂党课,让秀仁其美格高兴不已。作为一名老党员,对新政策、新知识的渴求十分迫切,以前因为路途问题,秀仁其美格几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到乡上听一次党课,费时费力。“现在这样的党课形式让我们这些老党员有了归属感,让我们觉得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党,也没有被党抛弃。”秀仁其美格激动地说。
要让每个党员都能上好党课,不论党员在哪里,党课就要上到哪里,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为扎实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乌图美仁乡党委从“从严格管理党员,严肃组织生活,促进作用发挥”入手,结合“一线四区”特色化党建品牌创建契机,以“流动的课堂”为抓手,进一步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方式,着力破解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的“老大难”问题,切实提高“三会一课”制度执行力,提高党支部活动的质量。
村级党支部“三会一课”召集党员难度较大,“三会一课”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村级党组织党内生活规范化、经常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乌图美仁乡党委结合实际多措并举,将课堂、人员、内容流动起来,通过建立“帐篷党校”,开设“马背课堂”“田间课堂”等方式,把党课搬到田间牧场,让“流动的课堂”将“三会一课”制度落到实处,让每一位党员,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及时了解党的政策,及时获得新的知识,及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确保农牧民党员教育常态化、全覆盖。
为了切实开展好这个活动,乌图美仁乡不断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党课的认同感。始终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的原则,坚持每月19日“固定党日+”活动,做好重温入党誓词、学习政治理论、足额缴纳党费三项规定动作,教育引导党员增强党性意识,补足理想信念“之钙”之外,各支部结合实际,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红色主题教育、扶贫帮困、环境卫生整治、民主议事、民主评议等活动,让党课生动起来。
努力做到形式载体多样化,增强党课的吸引力。结合“万场党课万人讲,人人争当主讲人”“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课,制定了“党委书记巡回讲,党建指导员针对讲,支部书记重点讲,党员要来讲”的“四讲”工作机制,形成了“人人参与,党员主讲”的良好氛围,同时,结合群团活动、“七一”系列纪念活动、那达慕大会,通过表彰先进、党内关怀、真正让党课“活”起来,让党员“动”起来,激发党员的积极性,让党员得到归属感。实行方式方法多样化,增强党员的参与度,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突出需求导向,改变以往“三会老一套,不读书便读报,说的都是大道理,理论实际不对号”,使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将授课内容与农牧民党员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与当前全乡脱贫攻坚、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鼓励农牧民党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注重联系身边先进典型、个人成长经历现身说教,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强化互动交流、答疑释惑、建言献策,引导党员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流动的课堂”的实行,变“村级阵地课堂”为“流动的课堂”,把党课开在农牧民生产生活的一线,严肃了党内政治生活,基层组织民主管理、党员党性修养得到了提升,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全乡社会经济环境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乌图美仁乡党委以“流动的课堂”打破制约农牧区党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瓶颈,受到了广大党员的一致欢迎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