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山东作家携新书《馋是一枝花》亮相济南:故乡的食物写进DNA里

时间:2018-01-29

28日下午,山东作家菜馍双全(本名陈鹏)携自己的新书《馋是一枝花》亮相济南新华书店与读者分享自己的美事、故事和故乡。

作家菜馍双全(右一)

齐鲁网济南1月28日讯 “故乡的食物是写进DNA里的”。28日下午,山东作家菜馍双全(本名陈鹏)携自己的新书《馋是一枝花》亮相济南新华书店与读者分享自己的美事、故事和故乡。于菜馍双全而言,故乡是每个人的起点,也是每个人最早的食物原点,出生于鲁西南的他,走到哪都想喝一碗正宗的单县羊汤。在他看来,那才是故乡应有的味道。

谈美食:吃三口欲罢不能便是美食

“人的一生没有宴饮,就像一条长路没有旅店。”这是德莫克里特的名言,也是菜馍双全的美食要义。

吃过的东西跟专业吃货比,也不算多,对于口味,菜馍双全倒很开放。既喝单县羊汤,也喝山西、内蒙、四川等地的羊汤。既爱东北菜的大开大阖,也喜广东菜的精致清淡;既爱川菜的生猛火爆,也喜鲁菜的傻大黑粗;既欣赏南方美味的细腻,也向往北方食物的粗犷。

食物的同与不同,有地域之分,有心理之分,也有生活习惯之分。不过,对于“美食”菜馍双全却有自己的见解:打动我的食物,精致与否并不重要,好吃才是第一要义——就是吃第一口时便让人有吃第二口的冲动,等你吃下第三口的时候,便已欲罢不能——它就是美食。

菜馍双全直言:“没一起吃过饭就建立起来的感情,大多经不起考验。”大家不妨把自己的胃打开,各种食物都尽可能尝一尝,领略这个世界的丰富性和可能性。吃点甜的,也吃点苦的;吃点酸点,也吃点辣的。

谈故乡:故乡的食物写进DNA里

在分享会上,菜馍双全回忆了家乡山东鄄城的饮食传统、自己“有机童年”那些难忘的美味。

菜馍双全深有体会地说,那时的任何食物都是本味,没有农药,没有转基因,化肥也很少上,那时候西瓜是沙甜沙甜的,黄瓜是生脆生脆的,连庄稼都是清香清香的。

但也不排除,因为对故乡对食物有深厚感情,心理上又将这种感情放大了,所以它美起来,成为美食。

在八十年代的鲁西南,物质极为贫乏,菜馍双全对炸糖糕、肉盒子、吊炉芝麻烧饼、胡辣汤一切好吃的东西都有着深刻的记忆,“这些食物到现在我还爱到不行,只是有些已经消失不见。”

虽在外闯荡多年,菜馍双全最爱的还是故乡的美食。在他看来,故乡是每个人的起点,也是每个人最早的食物原点,故乡的食物是写进DNA里的,是无法抹去和篡改的,“于我,走到哪都想喝一碗正宗的单县羊汤”。

谈书:爱吃爱写 谈吃却不止于吃

菜馍双全的《馋是一枝花》谈吃,却不止于吃,是一本以美食切入生活的文化随笔集。全书共分五辑:“故乡吃不尽”解读生命中最初的味蕾密码,一起潜入回不去的童年;“美味在路上”追忆人生旅途上风景、快意与豪情不散的青春;“101场饭局”记录生命中一场场难忘的“盛宴”,曲会终,人已散,那些有趣的朋友和温暖的情谊总会眼前浮现;“孤独美食家”向读者展示了苏东坡、鲁迅等文坛泰斗作为“馋人”可爱可亲的一面;“吃货的哲学”备忘一食一餐引发的感悟,分享那些藏在饭里人生智慧。

菜馍双写作《馋是一枝花》,缘于对美食的不可描述之爱。办杂志时,菜馍双全做过两年美食编辑,每天的工作就是吃吃吃,然后把感受和体验告诉读者。

做美食编辑最大的局限其实是——嗅觉和味觉是非常微妙而精细的感受,很难通过文字将它准确而真切地描述出来。写时经常词穷,通常的处理方式是一言以蔽之,用“果真好吃”,“特别难忘”,“甚是美味”这样特别缺乏想象力的句子来表达。

爱吃,爱写,菜馍双全便攒了这么一个集子。稿件包括前些年给报章杂志写的美食专栏、豆瓣专栏以及个人公号里的文章,然后根据架构需要,做必要的修改和处理。

作者简介:

菜馍双全,七零后,山东鄄城人。好走路,好骑行,好咖啡与茶;好读史,好美食,好八卦;好扯淡,好闲聊,好鲜衣怒马。曾任《FUN!》杂志总编辑,中国网文化中国主编,当当读书编辑总监,蜜悦运营总监等。著有《先秦猛人录》《闲说王府旧风流》《东坡传》等。

  • 上一篇:山东省人大代表韩立明:自来水放心饮用,没毛病!
  • 下一篇:劳森缘何缺战八一?绝非山东男篮“托大”玩人员轮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