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5月22日讯(记者 韩妍妍 济宁台 东营台)盛亦兵有3部手机,6个电话号码,被查出癌症以来,他在8年间做了6次大手术,就在住院期间,找他咨询的人也没有断过。这些手机,成了他跟研究团队和种草农民间联系的热线。
盛亦兵告诉记者:“部分是请教问怎么种草的,有别人转过来的电话,也有经过辗转知道我的电话了,打过来了,只要是种草我都比较高兴。”
刚刚查出癌症的时候,对生命、对研究,盛亦兵都有些灰心。“心里觉得得了这个病了,我终于不用拼命往前赶了,我也可以少干点工作了,结果其实不然。”
那一年,农业部计划设立山东第一个国家牧草产业技术试验站,听到这个消息后,手术刚满一个月的盛亦兵提前出了院。
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国家牧草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杨青川坦言:“我们有时候就不想让他知道,让他的团队成员和我们一起工作,但是他知道以后,主动请缨。”
对此,盛亦兵认为,既然站建到我们山东,而且是第一个试验站,我们一定要搞好,还有一部分责任心,如果不干这个工作,感觉亏了,亏了国家对我的培养。
在旁人看来,盛亦兵的时间好像总是不够用。就连手术后出现了并发症,他也要坚持出差。
谈到这里,济宁市汶上县老孟农场负责人孟建回忆说:“疼了一身汗,话都说不出来,我们手伸到被子里,被子整个的都是湿的;然后我说回济南继续住院检查,他说不。”
出差回来不久,因为肿瘤和肠粘连,盛亦兵又一次躺在了手术台上。几次手术下来,盛亦兵的病历加起来有足足20多斤。
山东省农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王国良向记者描述说,本来在病床上躺着,一说到工作,一说到实验的问题,马上就来精神了,马上就想起来的那种样子。
盛亦兵说:“我现在已经活了八年了,相当于挺过了八年抗战。现在教科书又改成14年了,我还能再活6年。”
就在这与疾病抗争的八年时间,盛亦兵硬是利用手术的间隙,培育出6个牧草新品种,并在在河北、天津、安徽等地累计推广面积1000万多亩,为农民增收10多亿元,让小牧草变成了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