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谈资|济南街头母子共编环卫“利器”,可谓变废为宝

时间:2017-05-26

行走在济南的大街上,我们经常看到经过环卫工“改装”过的笤帚,下端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密密麻麻的编织条。这算是环卫工人的智慧了。笤帚上加上这些编织条,不仅结实耐用,而且清洁路面的垃圾更加高效。

王林香展示刚刚抽离出来的编织条,这是她和儿子的劳动成果。

5月26日上午,在济南市二环东路济南中学门口附近,刚开始做环卫工的“王林香”正在和儿子制作扫帚的“挂件”。老家菏泽的“王林香”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当问名字时,她只会用浓重的菏泽口音说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在地上艰难地比划出一个“王”字。她只会写姓,不会写名。

由于从事环卫工作不久,制作扫帚上的挂件,也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但王林香学得很快,也很喜欢这种实用的小玩意。这几天儿子从菏泽来济南找她,王林香走到哪,儿子便跟到哪。王林香整理出一把,便让在一旁光笑不说话的的儿子帮忙拿着。

这种挂件是从废弃的编织袋子上一条条抽下来,然后按比例捆扎起来的。王林香非常熟练地操作着,不一会,一块正方形的编织袋残片就被“抽丝剥茧”般剥离,变成了扫帚上小挂件。“这种塑料条硬,绑在扫帚上,能把地上的小块垃圾‘刮’到簸箕里,不怕水,干起活来非常好使。”王林香高兴地说着这种小玩意的好处。

一把大笤帚,大概需要30多个这种挂件。王林香要找八九个编织袋子,剪成规则点的断面,然后开始制作,利用闲余时间,两三天就能干完。对她来说,这应该是环卫工作中最具“技术”含量的事情了。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许建立)

(壹点号·谈资:静下来心说说话)

  • 上一篇:济南历下已拆除违建210余万平米,相当于10个泉城广场
  • 下一篇:“黄金30条”派发大礼包:今年德州已拿出4280万元重奖人才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