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人才高地 集聚人才47.6万人

时间:2018-06-07

信网6月7日讯 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获批四年来,信网(0532—80889431)获悉,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先行先试的创新实践和善作善成的勇敢担当,深度军民融合,全面经略海洋,建设美丽新区,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一位高端人才,带起百亿企业

一位顶尖人才能给企业能给区域发展带来什么?给企业减轻70%的成本;让一个企业从无到有再到资产百亿;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让一个区域在特定领域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前列……这些奇迹是最好的答案。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围绕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指示,青岛西海岸新区以建设国家引智示范区和省人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通过打造政策“洼地”,海内外设置引才引智工作站搭建“空中走廊”,为人才提供“亲情式”服务等多种方式,新区聚集着越来越多高精尖人才。

数据为证: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推进人选、“泰山学者”等8项市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人数均列青岛市第一,人才总量达47.6万,其中院士42人,“千人计划”专家53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60余名,总量位居全市首位。

顶尖人才的价值:为企业处废气降低七成成本

2015年,“千人计划”专家孙琦博士带着他的创业项目海徳格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来到了新区国际海洋人才港。这个项目着眼于时下最热的环保主题,实现处理燃煤废气中脱硝催化剂的重复利用,从而大大减少企业的废气处理成本。

燃煤废气中有大量的硫和硝,这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现在很多大企业,尤其是热电厂等排放废气大户,都要配置废气处理设备。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处理废气是一个高成本的项目,很多小企业因不堪重负无法处理废气。”公司总经理毛维彬介绍,目前脱硫技术主要是用石灰脱硫,而在脱硝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种孔状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使用期限是3年,一旦到期就会成为危险废弃物,处理不当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

公司的创新技术就是将到期的催化剂进行“复活再生”,复活后的催化剂可以达到96%以上的利用率,而成本只有购买新催化剂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我们这个技术目前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在可以让企业在处理废气方面的成本一下子降低七成,极大为企业减负增加效益。”毛维彬说。

助飞企业:从无到有,专家带起百亿资产企业

求贤若渴,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亚东对此深有体会,他用一年时间与国际著名海洋装备石油勘探专家、国家“千人计划”学者孙远慧博士沟通;而孙博士决定回国的同时,该公司也决定成立——可以说,孙远慧博士是山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成立的先决条件。从注册资本4000万元到资产规模近百亿元,凭借孙远慧博士的国际领先专业地位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公司短短两年时间就实现质的飞跃,完成了初步的产业布局。

不仅如此,公司还成立了山东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孙远慧任院长,把国际先进技术通过合作、合资、人才引进等方式引进来。“这样一来,一方面研究院为公司的平台提供技术指导,另外与国际大的研发机构合作,加强对产业上游研发方面进行布局,提升产业利润。”李亚东说,有了人才,现在与客户的谈判也变得顺畅了。

带动产业:“机器换人”,工业机器人产业兴起

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生产力的提升是众多企业着眼点所在。记者在青岛海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采访中了解到,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马书根教授的到来,让西海岸新区在“机器换人”这一领域中表现出别样的优势。

据悉,海艺团队提出的“人+机器”一体化模式,将工业机器人行业中的系统集成和人才供应领域进行了系统化的整合。不仅为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提供定制化机器,同时注重多个层面的人才培养。“人是指专业的人才,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师;机器是指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和技术改造。专业的技术人才为终端用户商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应用,以保证机器的持续工作和降低售后成本。”青岛海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王世朴主任告诉记者。

高端人才的引进,带动的不仅是行业兴起,还有行业人才素质的提升和专业化。王世朴介绍,公司还着力解决“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一条鸿沟”这一问题,不仅与多所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重点培养,应届毕业生人才输送至全国各地。还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对人才进行针对性实用性培养,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

惠及区域:推动新区成为产业领航区

企业的发展、行业的兴起,带动的是整个区域的崛起。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高端人才的引进让区域在特定产业领域里占据世界领先地位。这样的案例在新区屡屡发生着:

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入驻新区华大基因院士工作站,与中德生态园合作成立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国家海洋基因库)项目。如今,在杨焕明院士以及研究院众多专家的努力下,研究院多个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民生。除基因检测民生项目外,研究院还与相关单位合作,开展基因援藏行动,发挥新区基因科技的辐射带动作用,助力藏区防控包虫病。今后,杨焕明院士将与顶尖人才合力,将华大基因青岛研究院打造成国际化的人才、科研集聚地,推动新区成为基因科技这一新兴产业的领航区。

美国科学院院士戴宏杰率领的“铝离子动力和储能电池创新团队”,作为青岛市首个正式落地的“顶尖人才团队”入驻新区。团队将致力于建立聚集世界级专家的铝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及应用研发中心,形成本领域世界学术高地。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新区在储电电池产业发展中先行一步,为新区乃至青岛市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戴宏杰表示:“研发中心有望在三年内,实现铝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使青岛成为该产业的发源地和产业化基地,引领新区乃至青岛市在该领域的研发和生产走在世界前列。”

亮眼成绩单,47.6万人才总量全市第一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新区以建设国家引智示范区和省人才改革试验区为契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打造汇聚人才高地。2017年新引进、新当选院士各1人,新引进“千人计划”专家8人,培育“泰山学者”等省级以上人才58人,培育市级人才93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推进人选、“泰山学者”等8项市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人数均列青岛市第一,人才总量达47.6万,其中院士42人,“千人计划”专家53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60余名,总量位居全市首位。

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作为战略资源必然是各地都是争相抢夺的,那为什么这么多人才会选择新区呢?

对此,海徳格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毛维彬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当时孙琦博士来新区最先感受到的是新区招商部门的热情和真情,还有务实的作风。“大家不坐在办公室里谈,而是带着孙博士我们一行人到处看,就是来回的转,看新区的规划建设、看美丽的风景,看真实的配套,看能看得见的前景。”毛维彬说,“有的区域往往规划很好落地很难,说的很好现实可能就有差距,但直接参观有最真实的印象。新区这方面一点不忽悠,而且是充分为企业发展考虑,完全是亲情式服务,后来大家都处成了朋友,孙琦博士毫不犹豫的将项目落地新区。”

创新体制,举全区之力引人才

无论是人才总量还是高端人才,新区在全市都名列前茅,在取得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新区人在招才引智方面做出的大量努力。

“新区通过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更加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才中心副主任宋祥华介绍。新区构建了高位推进的领导体系,由工委区委和管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工委区委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成员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真正将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

为了提高引才效率,新区还组建成立了与区人才办合署、实体化运作的招才中心,使涉才单位在同一工作平台、同一政策框架内开展人才规划和政策制定、招才引智活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人才住房保障等工作。

“全区攥成一个拳头,共同做好人才工作。同时,为了更好的督促各单位各尽其责,我们还构建了立体推进的责任体系。”宋祥华表示,横向将35家职能部门全部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将引才指标分解到各部门,并制定督办制度,通过交办通知单等形式督促各单位定期完成人才任务;纵向建立起新区、功能区、用人单位三级联动机制,成立人才联络员队伍,将人才工作延伸到基层一线,织密织紧纵横结合的人才工作网络,确保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

激发人才活力,着力打造政策“洼地”

“对标国内先进地区,不断优化提升新区人才政策体系,提高新区政策对人才的吸引力,激发人才队伍创新创业活力。”宋祥华说,在政策优势方面新区也在不断创新完善。

扎实推进人才改革试点建设。将山东省首个人才股权期权激励和分红激励意见试点范围扩展到24家,通过采取多种激励措施,使人才创造的价值得到合理回报,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热情,有效提升了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比如,青岛明月海藻集团通过“技术入股”方式,吸引中国海洋大学江晓路教授加盟,合作成立了青岛海莱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过亿。“通过这种改革,人才愿意将研究成果跟企业分享,而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让企业实现质的发展,实现双赢。”宋祥华说,新区还建立了“科学化社会化专业化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克服唯学历、唯论文、唯资历等倾向,有效破解人才评价“用”“评”分离难题。

“专业人才我们就让专业里的专家评。比如科技类人才由科技口评价,工程人才就由工程专家评,甚至特殊人才还可以一事一议,不错过任何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宋祥华说,比如新区出台了工程技术领域特殊人才高级职称直接认定办法,推动更多新区发展急需、企业认可的高精尖人才脱颖而出。

2018年4月份,西海岸新区“梧桐树”聚才计划发布,对高端人才、工匠型人才和大学生三大引才群体都有明确补贴扶持政策,其中最高可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顶尖人才一经认定最高可给予600万安家补贴。“此次政策的修订,无论是从扶持力度还是覆盖的范围,都有增强。”宋祥华介绍,在新政策中,大学生群体可以先落户后就业,每年享有5000元住房补贴,还可以以80%的价格入住人才公寓。想创业的大学生,根据项目评定,可享有10-100万的启动资金支持。另外针对硕士、博士的住房补贴比全市的标准每月都要高两三百,购房也可享有5——10万不等补贴。对于工匠型人才,新区也鼓励其不断提高自身技能,从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都有不同程度的补贴,获评新区金凤凰工匠奖,还有10万奖金。

“围绕重点行业,如针对新区总部经济、金融等重点行业发展需求,新区也不断优化政策,从住房补贴、子女入托、家属就业、学习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以加快引进行业紧缺人才。”宋祥华表示。

打破空间限制精准引才,搭建人才“空中走廊”

引进人才而且要引进需要的人才。为提高引才精准率,新区坚持人才发展与区域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着眼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引才,不断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我们会组织到各大功能区开展人才工作专项调研,掌握各大功能区人才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产业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预判和分析,为未来产业发展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增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宋祥华介绍,在精准引才方面,新区专门在海内外设立了引才引智工作站,通过“互联网+”模式打破空间限制,为海外人才与新区企业洽谈对接搭建“空中走廊”。 宋祥华说:“工作站在海外寻找人才,找到后可先与企业进行视频对接,相互沟通了解,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再准备线下对接。”

以前引进海外人才基本都是组织出国考察,或者去国外召开推介会,这样做不仅成本特别高,效率也比较低。通过设站可以更加灵活的招揽人才。据了解,目前新区已经在美国、德国等设立了6家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到国内,国内外工作站预计达到15家。

“同时,我们先后举办多个大型人才对接活动,如‘千人计划’专家走进功能区,在石油大学举办高端青年论坛等系列活动。”宋祥华说,每次举办活动之前都要做充足的准备,来哪些人才,哪些是企业是急缺的,等主题活动结束后都会专门再安排分领域对接,让人才跟企业充分沟通,人才到了新区还要留在新区。

针对大学生群体,新区联合公司开发了一个APP系统,将企业所需岗位精准推送到学生手机上,为企业留住人才。

建立“亲情式”服务体系,打造最优人才生态

把人才引进来,还要把人才留下来。如何提供更好的后续服务,让高端人才在新区过得开心,为新区发展助力,是新区最后着力解决的。为此,新区着力打造“亲情式”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最优人才生态。

宋祥华说,新区专门建立了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专家工作的意见》,领导干部定期到高层次人才所在单位走访,及时听取对新区决策、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工程、重点行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协调解决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团队成员住房、项目融资等难题。

“再有就是拓宽沟通联络平台。安家、科研、办公、教育等内容是人才关心的重点内容,这也是我们跟踪服务要做好的重点工作。”宋祥华说,比如在医疗方面,由于多数高端人才年事较高,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新区依托青医附院等优质医疗资源,设立VIP绿色通道,定期开展健康查体等服务,不断改善专家们的医疗保健条件,受到普遍好评。

信网全媒体记者 丛黎

[来源:信网 编辑:芃芃]
  • 上一篇:崂山区食药局严把食品安全关 静待八方宾朋
  • 下一篇:上合组织工商论坛在京举办 青岛推介发展历程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