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8月7日讯没人会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会先来。
8月5日下午,北京游客陈女士带着8岁的双胞胎女儿在黄岛区灵山湾前海沙滩上游玩,结果她用手机发了个朋友圈的工夫,俩女儿就不见了。陈女士四处寻找未果后,赶紧报了警。随后,黄岛区组织当地公安、边防、山海情救援队等力量在海滩、酒店、海上等周边区域开展搜寻行动。同时组织执法船只、社会船舶、蓝天救援队等力量加强海上搜寻,5日下午,青岛猎鹰通航旅游集团的直升机参与到空中搜寻,参与救援人员最多时达到300余人。5日上午11时30分、下午3时45分分别将两名女孩从海上打捞上来,但遗憾的是,两人已经溺水身亡。
牵动全国的寻找失踪双胞胎姐妹事件还是以最坏的结果为民众所知。就在整个等待过程中,关心则乱,5日13时许,各社交平台、群组消息中有网友热传“第二孩子被渔船所救,目前安全”的消息,而彼时警方和救援队工作人员仍在海上全力搜救,“孩子被找到、孩子安全”等消息均为谣传。
孩子的事无小事!人们总是会对“失踪”、“拐卖”、“意外死亡”等一些事件格外敏感和关注,所以每当看到事关孩子的新闻报道甚至包括相关自媒体文章时,出于家有孩童的本能,都会选择转发扩散至朋友圈,提醒家长注意规避一丝一毫的安全威胁。那一刻,家长的感性一定是大于理性的,而求真和求证也不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因为事件本身的警示远比存疑一句“这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啊”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可是,求真和求证是我们的责任,有谣言就一定要辟谣。
最近几日,相信不少家长的朋友圈都会看到多家自媒体以“陈可可在充气城堡失踪事件”举例“新型拐卖”的文章,就在今日,小编还看到自己的朋友圈都有一位未婚未育的同学转发此类文章。文章称,一个名叫陈可可的女童在充气城堡玩的时候,被充气城堡的老板(人贩子)拐走,人贩子正是利用城堡中的通道藏起了这个孩子。时隔一年后,孩子的父亲带领警方抓到了人贩子,也找到了孩子,但孩子的身体和心灵都已遭受巨大创伤。
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报道,《充气城堡失踪事件》一文的作者日前已公开声明,这只是个虚构的故事而已。但令其始料未及的是,有自媒体在故事原文下面添加了一些孩子被拐的相关案例,使得该文的性质就变了,小说硬生生地变成所谓的“真实事件”。对该文导致的“充气城堡是偷孩子的新手段”的谣言,作者向网友们致歉。
作者辟谣微博截图
《充气城堡失踪事件》一文从7月底开始在网上大量流传。由于此文讲述孩子被拐的恐怖故事,于是有自媒体在文章后面整理添加了一些“防拐”注意事项,不少家长把这些文章发到各个群和朋友圈中,以提醒大家注意。其中,多篇文章的阅读数达到“100000+”,“陈可可失踪事件”嫣然成了爆款题材。
7月31日,江宁警方也对此进行过辟谣。经多方核实,目前可以确认该文章内容纯属虚构,全国失踪儿童数据库中并没有符合该条件的儿童。同时,警方提醒广大民众,我国公安机关目前已经在打击拐卖儿童工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并推荐关注“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发布的官方消息。
8月1日,该文作者、新浪微博网友“@奇幻作者杨大兔子”通过微博发布《<充气城堡失踪事件>原作者辟谣!因为爱得深,所以才相信!》一文,对此进行辟谣,并公开道歉。
这则被自媒体广泛引用的“虚构内容”主旨是提醒大家在人多的地方不要只顾着聊天玩手机,要看好自己的孩子,却也与昨日双胞胎姐妹溺亡事件显得那么巧合,又那么讽刺——即使把虚构内容当做真实事件的家长那么多,却还是没能给家长带来玩手机会酿成悲剧的警示!
然而,意外发生,家长无疑是最悲痛的,也不必去指责了,他们已足够自责。我们能做的,就是再一次、多一次的用真实的、活生生的案例提醒各位家长,安全这一课,不能停!
因手机引发的意外事件,近几年屡见不止。
1、妈妈床上玩手机,1岁女儿栽进卫生间水桶溺亡
一名1岁零2个月的女婴在母亲在房间玩手机的时候,跑进卫生间玩水,不幸掉进水桶溺亡……当母亲意识到宝宝不见了,跑到卫生间抱起她柔弱、冰凉的小身躯时,已无力回天。
2、妈妈只顾玩手机,2岁娃娃被汽车活活碾死
16年4月23日,杭州市交警二大队事故中队民警接到报警,称在六安一小区里一辆轿车撞倒一个孩子,孩子经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3、4岁儿子游泳池内溺亡,母亲玩手机未发现
17年1月3日下午,咸阳市民肖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在海泉湾温泉世界儿童戏水池内玩耍,但没多久,肖女士就发现4岁的儿子不见了踪影,经过大家一个多小时的寻找,最终发现孩子已经意外溺亡。
4、父亲私家车旁玩手机,3岁娃娃被货车碾压
18年6月11日,湖南株洲,一名3岁的小男孩,从私家车上溜下来,向马路对面跑去,被疾驶而来的货车瞬间碾压。事发时,爸爸也刚下车,正在车旁玩手机,没发现儿子从车上下来。
就在同一天,广东阳江,一位10岁的小女孩在小区游泳池溺水身亡,事发时,妈妈正在岸上玩手机。
夺命手机害人案,每一件都触目惊心。
生活在信息高速更新的时代,手机已经成了大家离不开的工具,扪心自问,有几个父母,能做到完全不看手机?但是带娃看手机,一定注意场合,一点儿也容不得大意,哪怕千万分之一的概率,碰上了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切勿酿成大祸后悔莫及。
莫让家庭悲剧上演
据人民网报道,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专家贾大成教授曾指出,儿童发生的各种意外伤害,恰恰有70%发生在家庭。贾大成教授将其从事医疗急救工作40多年中,遇到的儿童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整理出来,供家长们参考:
一、室内地面最好铺木地板,水泥地面应铺地毯;卫生间、厨房地面应铺防滑材料。比如儿童的头部摔在水泥地面和木地板上,结果是不会一样的。
二、房门的设计应向外开,以免将房间内的儿童推倒或撞伤,并应注意避免房门挤压儿童手指;房门不要安装弹簧合页及玻璃门。
三、家具应选择四角均为圆角;婴幼儿睡觉的床应有有效高度的护栏,以免跌落摔伤;不要用折叠椅,以免摔伤或夹伤儿童。
四、桌椅不要放在窗前与阳台上,以免儿童爬上桌椅、坠落楼下。
五、窗户、阳台、楼梯应安装安全护栏,护栏必须采用竖栏,不得设置横向护栏,护栏高度应高于120厘米、栏间距离不应大于10厘米。
六、刀、剪等锐器应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饮水、进餐不要用玻璃、陶瓷制品,以免扎伤、割伤。
七、小心铅笔等文具扎伤。
八、桌面不要铺台布,以免儿童将其拉下,桌上物品坠落造成损伤,如砸伤、烫伤等。
九、不要给儿童玩耍或食用过小的、或带尖、带刺、带骨、带核的物品、食品,如玻璃球、纽扣、别针、硬币、花生、瓜子、黄豆、荔枝、杨梅、杏等,以免造成气道、鼻腔、外耳道异物。
十、药品、洗涤用品、清洁用品等,要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以免误服。
十一、装满水的浴缸、浴盆、水桶等,也可使儿童发生溺死。
十二、食用羊肉串、糖葫芦等不要边走边吃,以免跌倒扎伤。
十三、不要让儿童玩塑料袋,以免套在头上造成窒息。
十四、气球爆破也可伤及眼睛,气球皮也可吸入气道而导致窒息。
十五、远离燃放鞭炮。
十六、煤气灶、燃气热水器、火炉、火柴、打火机等,均可成为隐患。
十七、洗澡前,先放凉水、后放热水;澡盆周围不要放热水瓶、热水壶;成人不要怀抱儿童饮用热饮料。
十八、饮水、进食时不要与儿童嬉笑或斥责儿童,以免发生气道异物阻塞、窒息。
十九、不要躺着进食、饮水,以免发生窒息。
二十、电源插座、开关等的位置应在160厘米以上,避免儿童接触;电线不得暴露在外面;使用电风扇、电热器等,应安装防护罩。
二十一、行走、上下台阶等,不要过度牵拉儿童手臂,以免导致肘关节脱位(桡骨小头半脱位)。
二十二、防止猫、狗等动物、昆虫抓伤、咬伤。
二十三、室内、阳台、庭院不要种植有毒的、带刺的植物,以免误服、刺伤。
二十四、不要摆放玻璃鱼缸,以防玻璃扎伤、割伤。
二十五、加强交通安全意识,严遵守交通法规,不要随意穿越马路、铁路,不要在马路上追赶皮球、玩耍等。成人的身教胜于言传。
二十六、骑自行车带儿童时,注意防止足部被车条损伤。
二十七、儿童不要坐在汽车前排,注意汽车电动窗,卡住、夹伤儿童,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二十八、儿童游泳,应在成人的监护下进行,并利用救生圈等必要的防护设备;农村儿童不要到河边、井边、结冰水面、化粪池旁玩耍。
二十九、注意游戏安全。尤其男孩,喜欢玩“打仗”游戏,手持各种“兵器”相互击打,往往乐极生悲;另外,奔跑、跳跃、爬墙、上房、爬树等也可造成摔伤。
三十、弓、箭、刀、枪等玩具,不要对着其他儿童的身体;劣质玩具也可对儿童造成伤害,不同年龄特点的儿童应选择不同的玩具。
三十一、不玩药瓶、注射器等医疗垃圾。
三十二、体育锻炼,遵循运动规律,做好防护工作,注意运动安全。比如,滑旱冰时应佩戴安全头盔等护具。
三十三、远离人群密集的场所,以防发生踩踏事件。
三十四、不要踩踏井盖,以防井盖翻转、坠落井下。
三十五、中、小学生课间休息应遵守学校纪律,不要追、跑、打、闹。远离拥挤人群,严防踩踏事件的发生。
三十六、中、小学生不要打架斗殴。
三十七、严禁体罚、虐待未成年人。
三十八、教育儿童不要单独接触陌生人
(作者 秦璐 部分资料据人民网《扎心!青岛失踪双胞胎溺亡 儿童意外死亡六成因家长马虎》、上观新闻《充气城堡设陷阱偷孩子?新型拐卖方式来了?自媒体爆款《充气城堡失踪事件》是虚构的!》等)
[来源:信网 编辑:可可]